蝙蝠和雷達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系,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以及仿生學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為什么呢?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交給抓重點句提問法)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匯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①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 幕 墓 暮 慕
②指導讀詞:啟示 證明 熒光屏 障礙物 反射
無線電波 夜航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范表達的訓練。)
(4)指導學生分段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問題涉及試驗方面;科學家研究方面;也可能涉及關于仿生學方面;關于語言文字方面等等。)
三、順學而導,引導自學.
1、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激發興趣。
1、師生板書課題:11、蝙蝠和雷達
2、回顧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梳理上節課沒有解決的問題。
(1)人類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使得飛機可以安全夜航?(或者說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夜間自如飛行得到啟示,通過發明創造讓飛機得以在夜間安全飛行?)
(2)蝙蝠夜間飛行有什么特點?
(3)科學家試驗證明蝙蝠夜里自如飛行的原理是什么?(或者說,蝙蝠是怎么將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二、緊扣問題,突破難點。
1.學習第二自然段,討論:蝙蝠夜間飛行有什么特點?
(1)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蝙蝠夜間飛行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邊讀書思考,邊做閱讀批注。
(2)指導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