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
教學目標:
1、弄清飛機夜里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2、練習給課文歸納段意。
3、會用“終于”、“橫七豎八”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
課前準備: 投影片若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飛機能安全夜航,是人們受了蝙蝠的啟示。這節課,我們要通過認真讀書,來弄清下面兩個問題:
(1)、蝙蝠的飛行有什么特點?
(2)、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并且學習怎樣歸納段落大意。
二、學習第二段。
(一)、學習第3小節。
1、指名讀第3小節。思考:這一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2、“靈巧”是什么意思?
(1)、用拆字法解釋。
(2)、齊讀:靈活、巧妙
(3)、第1句話中哪些詞句反映它飛行很靈巧呢? 各自輕聲讀第一句話,圈出有關詞語。
(4)、 我們圈出的詞語突出地表現了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真行啊!下面,我們就要抓住圈出的重要詞通過聲音的高低變化把蝙蝠的靈巧勁兒表現出來。
a、各自自由練讀,體會要突出哪些詞句。
b、指名朗讀。
c、集體讀。
d、小結:我們讀書的時候,就是要這樣,抓住重點詞句, 運用聲音的高低變化,表現出你對文章的理解。
5、蝙蝠夜行這么靈巧,不由使我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
(a)、引讀。
(b)、生讀。
(c)、齊讀第2句。
6、敏銳是什么意思?(用拆字法解釋,反義詞是什么?)
(二)、學習第4~5小節。
1、導入:蝙蝠夜行動作這么靈巧,真的是因為它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已經做過試驗。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下面我們繼續學習4、5小節。
2、先請同學們默讀這兩小節。出示思考題:科學家三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試驗證明了什么?
3、學生默讀填表。
4、師出示表格。一邊問,一邊填表。
5、蝙蝠蒙上眼睛后,飛行時鈴居然一個也沒響,它已經靈巧地避開了繩子,課文中還有許多詞語寫出了蝙蝠飛行時的本領可真神,各自輕讀第4小節,一邊讀,一邊在這些詞語下面圈圈劃劃,練讀時通過聲音的高低起伏,突出這些詞語表達好文章的意思。
6、你圈出了哪些詞?
a、“橫七豎八”是什么意思?
7、練讀。(讀的時候要好好體會這些詞,體會深,才能讀得好。
8、下面,我們繼續默讀第5小節,填表。
9、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