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讓學生上臺抽名稱卡,將所抽到的卡片介紹給大家,這幾位同學介紹得真棒,大家掌聲送給他們,下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黃河近期以來的變化,(板書課題)
二、進行目標教學:
(一)讓學生上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進行指導(更正);
(二)引領學生學習重點段落:
1、帶著“黃河發生變化的兩個方面原因是指哪兩個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第六自然段;
2、帶著“科學家如何設計治理黃河的方案”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第七自然段;
3、拓展引申:從“科學家治理黃河的方案”中我們懂得了要保護水土、保護( )、保護( )、保護我們賴以生活的( ),
在學校里,我們要愛護( )、愛護( )、愛護( )……一句話:要愛護我們的校園。
三、小結本課內容: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文章,現在,請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本文主要講的是黃河發生變化的兩個方面原因以及治理黃河的方案,兩個方面原因分別指的是:第一個原因是( )、第二個原因是( );治理方案是( )。
四、相關作業布置:
1、從圖書室中看看有關寫黃河變化這方面的書;
2、用一兩段話寫寫如何愛護我們的校園和家園。
四語下冊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第九冊新入選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及演變的過程,告訴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新課標小學四年級語文階段目標中指出:“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這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3、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4.數字說明方法的作用
重難點:
1.了解黃河的變化、變化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2.樹立環保的觀念
課后反思,我覺得這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
(1)目標落實比較到位。
一.識字教學。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讀準字音,畫出書中的生字組詞。并要求讀給家長聽,家長聽后給出等級評分。以此來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課中學習就以學生的展示為主,個人讀,指名讀,比賽讀,堂上注意正音,充分調動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課文內容的理解。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a初步感知大意;b探究變化、原因;c拓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二大點——探究變化。學生自主思考后再與大家交流:以前的黃河為什么被稱為搖籃?黃河今天的表現?為什么說是“憂患”呢?對兩個問題的探討后,學生很容易發現作者用了對比的方法和數字說明等方法寫出了黃河的變化。充分理解黃河由“搖籃”變成了“禍河”這一問題。接下來,引導學生探究變化的原因,最后是治理黃河的方案。在討論治理方案的時候,拓寬學生的思路,先讀懂書中所講到的方案,再講講自己想到的治理黃河的方案。學生既讀書、思考,又暢所欲言,積極性很高。這樣下來,2、3、4點目標也較好落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