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3、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4、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幻燈片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記敘、描寫。
介紹作者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煥之》《爬山虎的腳》。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初步領略雙龍洞的美景。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并理解部分生詞如:蜿蜒、變化多端。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一、(1)交代游覽的時間地點。二、(2-3)往雙龍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樣由空隙進入內洞。
五、(6-7)游覽完內洞,出了洞。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幻燈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
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 “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寬(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寬敞)
8、觀看圖片,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
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