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紀實和評析
師:這堂課我們共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
生:從課題看,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生:這是一篇游記,我從“記”字看出來的。
生:我知道雙龍洞在金華,屬于浙江省。
師: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雙龍洞為什么叫“雙龍”,那里真有龍嗎?
生:我想知道雙龍洞有多大。
生:我想知道雙龍洞有多大。
生:我想知道雙龍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覽。
師:看來,同學們的興致一點兒也不來于作者葉圣陶爺爺。這節課,我們就陪葉老一起游洞,大家愿意嗎?
生(齊):愿意。
師:請打開書?焖僮x課文,看看作者從哪兒出發?經過哪兒,到哪兒?
生:從金華出發到羅甸,漸漸入山,先到洞口,從外洞經孔隙到了內洞,然后出洞。
(生邊回答,師邊板畫。)
師:讀了一遍課文,雙龍洞的哪部分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大家不必急于回答,再讀一遍課文,體會體會。
(學生聚精會神地讀課文)
生:乘小般經過孔隙這段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多數學生舉手,意見一致同上。)
師:既然這么多同學都喜歡這段課文,我們就先學這段。(指名讀),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隙是一個裂縫。
生:孔隙是一個很小的洞。
師:你們兩個都認為孔隙很小,是嗎?(學生點頭)看書,聽老師讀一句話:“雖說是也隙,也可容得一只小船進出!蹦苋莸孟乱恢恍〈M出的地方,它小嗎?(師用手比量大小)
生:不小,挺大的。
師:那孔隙到底是大還是小呢?說清理由。
生:從孔隙本身看,能容一只小船進出的空間不很小。
師:你認為孔隙挺大的。(該生點頭)那為什么又把它稱為“孔隙”呢?
生:稱它為“孔隙”,是拿它和外洞相比。書中說外洞,“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能容一只小船進出的空間與大會堂相比,就顯得太小了。
師:這個同學很會讀書。他能從課文中找到根據來理解句段,這種讀書方法叫“聯系上下文理內容”。
生:我從下段課文中寫到的“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可以看出,孔隙的小是相對于外洞、內洞的大而言的。
師:“相對”這個詞用得很準確!孔隙的大小就像人的高矮、胖瘦一樣,是相對而言的。再看看課文,你們還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