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 6 個生字,會寫 13 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引導學生掌握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記敘的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曾游覽過一個地方,并且把他游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隨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去游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 ,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 ,不要讀成zhé ;“蜿”的讀音是 ,不要讀成 ; “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3.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4.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記敘了游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三、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探尋游蹤,一來是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二來是考查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時這也是為了學習寫游記的基本方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隨著山勢……變換調子。”)其中 “隨著、時而、時時”加點,說說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 vcd,練讀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