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設計
【學法指導】
首先學會生字詞,然后反復朗讀古詩詞,借助書中注釋、詞典等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帶著感情展開想象,把詩中表達的意境變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從而體會詩人對大自然壯美山河的熱愛,在此基礎上背誦下來。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jù)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詩,應該表揚)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導語:
李白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jù)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四、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五、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
(板書課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頌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xù)搜集。
3、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qū)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shù)很整齊。
二、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qū)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qū)別?
三、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 舊曾諳 紅勝火 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