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進入春天已近一個月了,我們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可一場雨雪又把我們帶到了潔白的冬季。剛才同學們背誦的《江南春》中已告訴我們此時的江南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名詩人白居易去領略江南的神韻。板書課題
1、解題:同學們對江南了解多少?
師:江南灑湖縱橫交錯,小橋流水,雋秀的古典園林,樸實動聽江南絲竹,柔軟華麗的江南絲綢,精美的刺繡等等。江南的蘇州、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數的文人墨客對此地總是流戀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時旅居杭州。50歲時曾在杭州當太守三年,后在蘇州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后,67歲時寫下了千古絕唱《憶江南》。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誰談一下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你對詞有多少了解?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請同學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配樂)
4、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詩人一開口就用通俗的“好”字來贊美江南,你認為這個“好”是指的什么?(換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句中,哪個詞寫出了詩人是在“憶”江南?“諳”又怎樣講?
小結:江南的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一切那么熟悉,詩人僅在杭州為官時,就寫了200多首詩,寫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詩人的心中,可江南這么大,詩人抓住什么來寫的這“好”呢?
(1)指讀,齊讀
(2)這兩句抓住什么來寫的?(理解意思)
(3)自讀這兩句,齊讀。說說詩人寫的這兩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異色互襯
(4)想象:師讀,生想象——說說眼前是怎樣的畫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麗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日出,花開得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
春來,碧水悠悠,純凈優雅,女生讀
5、江南如此的好,記人“能不憶江南”?
齊讀——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詩人在哪里“憶江南”?(洛陽)
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之時,洛陽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處一片灰色。(欣賞江南的圖)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讀“能不憶江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華
1、詩人所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根據你了解資料來談
2、學生補充
3、師補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與杭州百姓交朋友;與當地風雅之士詩酒唱和;有名的“白樂天醉酒茅家埠”
詩人與杭州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離別杭州時,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萬眾夾道,灑淚送別。他的好友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一詩中寫道:“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奚,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4、指導讀
詩人不僅眷戀江南美景,他還憶什么?更深深地念著與江南人民的濃濃情意。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無限思念,讀:能不憶江南?
五、升華
1、詩人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來收全詞。但這已勾起了他對江南人無限懷念之情,于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憶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讀,討論三首詞的異同。
(2)從這兩詞中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