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書信的書寫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信息,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讓我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那就讓我們走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自由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作“尺短寸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紅眼病:在課文里指看到張國強取得好成績非常羨慕而忌妒。
碰釘子:比喻遭到拒絕或受到斥責。
摔跟頭: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3、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4、指名介紹作者柯巖。
三、采用自學的方式學習兩份書信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以下兩個問題: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四、學習思考并討論
小組內討論交流:
1、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3、從柯巖老師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五、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1)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指導書信的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2)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3、學習信封的格式。
六、作業布置
同學之間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請你給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寫一封信,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