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一、課前談話
⒈師自我介紹
⒉請學生介紹班上其他同學的情況
⒊師小結,有意識表揚那些善于介紹同學長處的學生。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⒈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③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⒉重難點:
①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②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三、設計意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由兩封書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寫給柯巖老師的信,另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流。寫回信的書面訓練跟這篇課文整合設計在一堂課中,其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讀和寫、積累和運用的真正結合;另一點就是為學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問題提供一次真正的機會。
四、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初步理解課題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優缺點.
2.師:其實,人非圣賢.每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會有缺點,即便是長長的尺短短的寸也各有所長.出示課題,讀一讀.
3.說說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預設如下:
師:誰跟誰比?
生:尺和寸比。
師:尺和寸有什么關系?
生:1尺=10寸。
師:一尺和一寸比,誰長?
生:尺長。
師:那又為何說是尺有所短呢?
生思考不語。
師: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誰比啊?
生:跟 一米 比。跟一丈比,就顯得短了。
師:很好,相信你們也同時明白了寸有所長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 一厘米 、 一毫米 在比了。
師:對極了。
4.師小結:尺比寸長,但是和更長的東西比起來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是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彼此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二)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讀讀課文,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帶拼音的新詞,多讀幾遍,想辦法弄懂意思.
(3).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反饋初讀情況.
(1).出示文中的新詞,讀一讀,正音.
冒昧 疏遠 得罪 嫉妒 寂寞 困境 判斷 和睦相處 甚至 分析 患者 飄飄然
憂愁 告戒 年少氣盛 患難與共 收益非淺 年逾古稀 形單影只
(2).抽讀課文的部分章節,講評.
(3).交流:這篇課文的寫作形式與其他課文有什么不同?(以書信形式寫)
(三) 讀讀課文,交流感悟.
張國強同學給柯巖的信
1.讀一讀,討論: 張國強同學寫信給柯巖,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指名說說(要求用一倆句話簡要說),教師小結:張國強的作文在全國作文比賽中獲了獎,好些朋友與他疏遠了.他很傷心也很生氣,覺得是朋友們妒忌他的成績.現在他陷入了寂寞的困境.<出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