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教育學生給予比被給予更快樂,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從小男孩的言語行為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理解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時間 1課時
設計思路
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去探究文本內容。
重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段落結構。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保羅開始以為能得到一輛新車是十分快樂的事,后來在小男孩的影響下,感悟到“給予是快樂的”。從而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也應該學會給予,不應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說說什么事情能讓你們感到快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種快樂,出示《給予是快樂的》,
2.齊讀課題,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給予。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相信大家在學了課文之后,會有更深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
(2)讀到難讀、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時,多讀幾遍或查工具書。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檢查反饋。
三、精讀課文,感悟“給予是快樂的”
1.出示:“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
引:讀一讀這句話,說說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讀后討論、交流。
(1)快速閱讀1—7節,思考:第一次,保羅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保羅從小男孩的吃驚,會很自然的這樣想。)
出示:“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讀一讀,讀出小男孩的吃驚。
過渡。保羅以為小男孩會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送他一輛新轎車,而實際上小男孩卻是希望……
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這樣”是指怎樣呢?
小結: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個哥哥能送給他一輛小轎車,而男孩卻是希望將來能像保羅的哥哥那樣,能以給予為快樂。
引: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有什么反映?(指導學習第6、7自然段)
(2)、第二次,保羅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
讀一讀第11小節小男孩的話,想一想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為什么?把它讀給你的同桌聽。
過渡:保羅被小男孩的言行感染,下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那位男孩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4.為什么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
出示:這個夜晚,保羅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引:是呀,給予是令人快樂的,那我們課文中是“誰”把“什么”給予“誰”?
對啊!給是快樂的,給,永遠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資料吧!
四、聯系實際,深化中心
1.總結課文。
保羅通過與男孩的短暫接觸,由誤解到理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
2.想一想,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給予過?當時的感受是什么?把想到的內容簡短地寫下來。
3.寫后交流。
五、板書
24給予是快樂的
男孩 保羅
希望像哥哥 希望有哥哥
跑進背著返回放小男孩 想在鄰居面前炫耀
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