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和思考(送教課)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一、揭題導入
1、我們一起來讀一句名言,出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對, 他,就是把畢生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出示周總理的照片)
周總理從小志氣高,在 12 歲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齊讀
這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也是他終生奮斗的目標,請大家再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會立下這樣的志向?)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讀書,讀會生字詞語,思考問題
2、檢查:一組一組出示
帝國主義列強 租界(介紹背景理解)
衣衫襤褸 耀武揚威(當你讀到衣衫襤褸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鏗鏘有力(通過讀來理解)
懲處(放在句子中讀)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tòng)。
3、讀完了課文,剛才的問題:是什么讓周恩來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解決了嗎?引導學生回答:中華不振,板書“中華不振”齊讀。
三、交流點撥
1、正因為中華不振,所以周恩來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哪些地方寫了中華不振呢?請同學默讀課文,凡是能表現中華不振的地方就畫下來。
2、交流:指名回答。老師隨時小結點撥
同學們,流淌在課文字里行間的都是——中華不振啊。
是啊,“中華不振”!這一幕幕都發生在哪里呢?租界。就讓我們走近租界去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第七自然段齊讀。
這就是租界,這就是繁華熱鬧的租界,這就是不允許中國人隨便進入的租界。
4、 讀課文第八自然段,讓我們去看看發生在租界中驚心的一幕吧。
出示課文,學生站起來讀課文。
(1)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領讀:這個婦女的親人——她原指望——誰知——反而——
被軋死的可能是婦女的是她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指名讀
被軋死的可能是婦女的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泣不成聲。指名讀
被軋死的可能是婦女的-白發蒼蒼的——母親,她悲痛欲絕。指名讀
(2)面對這么不幸的婦女,按理說,巡警該怎么做?
(3)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5、親人被軋死,卻遭到訓斥。你能體會她的心情嗎?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除了可憐的婦女,可恨的洋人,可惡的中國巡警,你還看到了哪些人?
(2)圍觀的中國人為什么緊握拳頭?
師生緊握拳頭讀:中國人緊握拳頭,想干什么?出示“懲處”
5、 該不該懲處?想不想懲處?敢不敢懲處?
但是在外國租借里,誰有敢怎么樣呢?變成陳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