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讀懂詩題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么,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出示李白畫像)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題目中有幾個生字,自個兒讀。誰來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理解“之”,“廣陵”)
師: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板書:讀懂詩題)現在,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
讀通詩句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并把詩句念通順。(板書:讀通詩句)
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來!我們一起讀一讀。(生齊讀)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有板有眼。(學生朗讀)
師:來,我們一起聽聽課文的朗讀。(師播放詩句朗讀)
師:讀得好嗎?我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理解詩意
師: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會問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問題?
(板書:誰送誰?為什么送?
在哪送?送到哪?
何時送?怎樣送?)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這首詩里,同學們認真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把答案找出來了,這首詩也就讀明白了(板書:理解詩意)。讀的時候可以看插圖,看看注釋,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學討論交流,看誰先讀明白。
師:(指板書上的問題)誰第一個匯報?
師:黃鶴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