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教學案例
[設計理念]
一個語文教師務必做到心中三有:一有學生;二有《課程標準》;三有課本。對學生和課本要熟悉,爛熟于心。對《標準》的基本原則,應付諸教學實踐,微觀落實。如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每課必看得見,摸得著,能檢測。這是筆者設計的根本理念,不敢須臾有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如怨如訴、厭惡、反抗、欺侮、趁其不備、慈愛、凄慘”等詞語,理解象聲詞在本課的作用,賞析“結果,每一只雛雞的肚子……”等佳句;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母雞的叫聲、動作、神情的方法,抓住特點,寫出美文。
2.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形象展示母雞撫養雛雞的生動畫面;注意突出母雞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發出的叫聲(請細讀課文,不少于6種)。
2.學生準備:查字典,自學課后生字并寫一寫;讀課文l~3遍。
[課時安排]
3課時。(第一課時粗讀;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第三課時盤點詞語。)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粗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初步了解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一、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注意“慈”的讀音,不要讀成翹舌音。
2.聽寫生字。指名學生板書,其他人在下面寫。要寫得正確、工整。讓大家評議,互相糾錯。寫錯了的要更正重寫。
[設計意圖]
一在培養查字典的良好習慣,F在多數學生上學不帶字典,更談不上查。二在落實識字教學,并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此事不要怕被人說是“老一套”。習慣和態度影響人的一生!
二、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
請大家念課題。
2.大家都預習了課文,注意到母雞在不同的情況下是怎么叫的嗎?有誰愿意“叫”給大家聽聽?(也可以翻書去找)讓大家放松,各自叫,相互叫,再請人在班上叫。
3.看動畫短片。注意觀察母雞怎樣關愛雛雞,它在各種不同情況下是怎么叫的。
4.師生共議各種叫聲,教師板書,并共叫(師提示,生叫)。
[設計意圖]
通過擬聲學母雞叫,進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三、閱讀課文
1.各自默讀或小聲讀課文,畫下母雞在不同情況下怎么叫的詞語,注意體會母雞感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2.根據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把母雞的叫聲分成兩大類,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參考答案如上述板書)
3.作者為什么改變心思?他對母雞有什么新發現?是哪幾段文字?請你們也去“發現發現”。先自己一邊讀一邊找,再和同桌交流。,
4.請大家想想:這幾段話在課文里占什么地位?請你把課文分成三段,你怎么分?并請給每段加個小標題。(可以討論)
5.師生交流集中,告訴學生:本課可以先確定中間一段,它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剩下的前后各自成一段。這叫“中間突破”分段法。并寫出=個參考標題:
討厭母雞(第1—3自然段)
改變心思(第4~8自然段)
贊頌母雞(第9—10自然段)
6.集體讀4—8自然段。也可以全班讀第4自然段,其他分別由4個小組各讀一段,接力完成。
[設計意圖]
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完成了分段。并有意先把中間一段提出,來一個“中間突破法”,則提示種新的分段法,二是有利于突出主要內容。
(如覺得本課時內容較少,可將下課時的第一大段教學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