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學生a學的特別愉快而認真。因為這課描寫表情的詞語特別豐富,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先讓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表情的詞語,并告訴他們,如果大家把所有的表情詞都找全了,老師會獎勵大家一個童話故事。同學們認真地默讀著,細心地批畫著,“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等等表情詞都被同學們找了出來,我也把它們一一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后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學生們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著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輕松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經顯得多余。這一環節非常順利地結束了,我給他們講了《小木偶的故事》的第二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叫我把第三篇也講給他們聽(因為我告訴了他們《小木偶的故事》一共是三篇,課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我順勢跟他們說,其實《小木偶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木偶的故事》續篇,在小木偶的身上,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接著課文編下去。同學們紛紛跟同桌講著接下來的故事……
這一節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我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被他們編的一個個生動地童話故事所感動。如果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松愉悅,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能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正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語文課堂,這才是有效地教學吧!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剛剛和孩子共同學完《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整堂課都在一種非常融洽的氣氛當中度過,至少自己覺得還可以,從表情詞語表演的游戲開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了課文,整體感知,匯報故事的主要內容,朗讀課文中表情詞語,發現表情的重要,引出本文當中的重點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笑是遠遠不夠的。”進行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一邊思考一邊回答,整體的學習狀態非常的好。
一、在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方面我是做了如下的設計:
1、讀了這個故事,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生答)
2、為什么呢?從課本中你怎么知道的?(生說)
小木偶的書包被搶,小木偶尖叫:“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熊警官不相信
小木偶頭疼,對小兔子笑嘻嘻地說:“ 腦袋疼。”小白兔不相信
對老婆婆笑嘻嘻地說:“頭很疼。”老婆婆不相信
指導朗讀
3、好可憐的小木偶啊,他說的話人家都相信,你說這是為什么啊?你說說小木偶的心情怎么樣呢?(委屈、難過)
4、假如小木偶擁有人類的這些表情呢?他會怎樣對熊警官,小白兔,老婆婆說啊?(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