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聲導入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幸福歌配樂,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
師: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請學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
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初讀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交流生字讀音。教師巡視,糾正不當的讀書姿勢,留意學生的反映。
2.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師教學生字和解釋生詞。
3.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范讀動畫,糾正學生發音。
三、品讀
1.師:我們讀了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哪位同學說一說。
提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
提示: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讓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提示: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5.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五、作業
讀熟課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動畫朋友。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2.師: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是怎樣理解幸福這個詞語的?
學生討論。
師:聽了大家的交流,老師很為你們感到高興。今天這節課,我想和大家再次走進課本,一起探討“幸福”這個話題,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理解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