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特級教師黃艷梅
[設計理念]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閱讀和表達。本篇教學設計以演童話為線索,小編劇——小演員——小發言人,努力讓每一個角色和環節都饒有興趣并成為需要。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進行有效的合作指導,鼓勵每個學生都有出色表現,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感悟和啟迪。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自讀自悟課文,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2.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編擬課本劇提綱,黑板簡單布景。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通讀順,畫出文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哪些人物。搜集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由需激趣,明確學習要求
1.第l0課課后泡泡提醒同學們可以和同學合作演一演這個童話,這節課我們就來演《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你喜歡嗎?
2.我們不僅要演好這個童話,還要學習寫劇本,當發言人、小編劇、小演員、小發言人這幾個角色,我們可以一一過癮,高興的話就拍拍手吧……(模擬《幸福拍手歌》曲調,調節氣氛。)
二、自讀課文,當一回小編劇
1.怎樣才能演好這一課呢?首先得有劇本,課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篇幅比較長,同學們小太容易記清楚,現在我們來默讀這篇課文,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出來。
2.出示提綱,學生借助老師編擬的提綱完成一至兩幕簡短的劇本。(快者快學,慢者慢學,可以創編,教師分層指導。)
第一幕——
時間:從前的一天。
地點:樹林的老泉旁。
人物:牧童甲、牧童乙、牧童丙、智慧姑娘。
布景:(略)
牧童甲:來,咱們來把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牧童乙、牧童丙:(快樂地喊)好!
第二幕——
時間:十年后的一天。
地點:樹林的小井旁。
人物:青年甲、青年乙、青年丙、智慧姑娘。
布景:(略)
青年甲:你們知道我這十年做了些什么?我們分手以后,我到一個城市里去了,進了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是一個醫生。
青年乙、青年丙: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嗎?
[設計意圖]
演童話,這是孩子們一年級就有的理解形式,為了規避因情節和人物把握不透而走過場的弊端,演前安排編劇一環,充分預設,一是可以激發學生自讀的需要和興趣,并沉下去讀;二是學習略讀,學會從長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把握主要內容;三是通過兩幕劇提綱引路,分層指導,降低課堂耗損,保證把課堂寶貴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三、小組合作,當一回小演員
1.交流劇本,為表演熱身。
2.自選角色,合作表演。
(可以請兩組先分別表演第一、二幕,再請一組把第一、二幕連貫地表演一下,也可視課堂時間靈活安排。)
3.就表演的情況組織評議。
[設計意圖]
理解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學生在編劇的基礎上表演,是學生深化理解、學習語言的具體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重溫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領悟文本內涵,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維教學目標達到交互、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