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同學們,幸福是什么呢?
2、你曾感受過怎樣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我們怎樣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保加利亞埃林·彼林的童話故事,找尋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讀課文,領悟幸福的真諦。
(一)指讀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對人類有益的勞動中。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二)、三個孩子分手后,各從事了哪些“有益于人類的勞動”?
1、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幸福?
為什么說他們的勞動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兒的話。
①理解“領悟”一詞的含義。
②結合三個孩子的經(jīng)歷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3、分角色朗讀此部分,感受三個青年的幸福經(jīng)歷。
四、在這之前,孩子們也做了好事,為什么就沒有體會到幸福呢?
1、自讀這部分內容:
讀懂了什么?把讀不懂的地方用筆畫出來。
2、重點研讀三個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個牧童是怎樣挖泉井的?
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劃出文中的有關詞語、語句。(愉快,高興極了,心滿意足)
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渾濁的泉水變成了清潔透明、清澈的、如同鏡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呢?從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尋答案。
①朗讀孩子們說的話“我們把它弄干凈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領會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兒的話。
五、回歸整體,從三個牧童挖泉井的經(jīng)歷中,領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課文的后14個自然段向我們再現(xiàn)了十年后,他們再次相聚的經(jīng)歷,放手讓學生用心讀書,從人物的話語中領悟幸福的真諦。
[點評:以上設計,緊緊圍繞著孩子們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經(jīng)歷,從具體的語言、動作、神情中,引導學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層層深入,恰到好處。]
六、合作表演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說說你與家長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學習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
2、爸爸媽媽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兒女的長大
依據(jù)貼心的關懷
下班后我們送上的一杯熱茶
我們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這些幸福是從何而來?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談感受。
舉例:“能使大多數(shù)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馬克思”
“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高爾基”
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直入文章主要內容
學文后,讓學生在共同經(jīng)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的擁有中,細心地回味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從而,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