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自制ppt課件 爬山虎的視頻動畫
教學實錄(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里的生字新詞,欣賞了爬山虎那美麗的葉子,誰能用最美的語言來告訴大家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
生1:爬山虎的葉子剛長出來是嫩紅的,過幾天就變成深紅的。
生2:爬山虎的葉子綠得很鮮艷,看著非常舒服。
生3:爬山虎的葉子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遠遠望去,像一道綠色的屏風。
生4:爬山虎的葉子很美,被風拂過,一墻的葉子猶如那碧綠的湖水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生:……
二、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看來大家對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已經了解得非常清楚了,這節課我們要探究關于爬山虎腳的秘密,請大家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描寫爬山虎腳的三、四、五自然段,根據屏幕上的提示,選擇各小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各小組探索到的知識向大家匯報、展示。
多媒體顯示:
(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2)爬山虎的是怎樣爬的?
(3)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特點?
(生合作學習)
匯報交流:
生:我是繪畫小組的,我們研究的是“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用這副畫來展示我們的學習成果吧!(指著畫)瞧!這就是爬山虎的腳,它長在莖上,六七根枝狀的細絲,嫩紅的嫩紅的,很像蝸牛的觸角吧?
師:畫得好,講得清楚,不錯。給他一點掌聲吧。還有其它小組研究了這個問題嗎?
生:我是制作小組的,我家院子就有爬山虎,早上剪了一枝給大家帶來了,這就是爬山虎,(指著爬山虎)這里是長葉柄的地方,在它的反面長著枝狀的嫩紅細絲,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師:誰來評價一下制作小組展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
生:棒極了!我一下子就知道了爬山虎腳的樣子是啦!
師:呵呵!確實很棒!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制作小組的同學一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尋找到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繼續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吧!
生:我是朗讀小組的,我們研究的是“爬山虎的是怎樣爬的?”這個問題,讓我以朗讀的方式來展示我們小組的研究成果吧!(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
師:老師好佩服你的朗讀能力!還有別的小組研究了這個問題嗎?
生(2個):我們是表演小組的,讓我用來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過程吧!(一個同學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爬山虎的生長情況,另一個同學進行精彩的動作演示)。
師:怎么樣?大家來評評他們展示的學習成果。
生:(熱烈的掌聲)
師:掌聲是大家給予你們最美的獎品,在表演中他們抓住了“觸”“巴”“拉”“貼”(板書)這4個表示動作的詞語來演示了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過程,老師相信還有更棒的研究成果。
生:hello!大家好,我是特色小組的,我們小組研究了“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特點?”我呀(戴上爬山虎的頭飾進行介紹),就是爬山虎的腳。我最喜歡墻了,一天到晚總是和它形影不離,如果離開了墻,我就無法生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