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也可制作演示的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第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自由匯報)。
1.生字中應注意讀音的字有:“拂”讀f*,不能讀成f$。多音字“曲”在這里讀“q&”。“莖”、“柄”都是后鼻韻母。
2.應注意正確書寫的字有:隙、漾、莖、逐、瞧。
3.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4.將預習中畫出的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討論。著重討論“空隙、漾、均勻、重疊、蛟龍、蝸牛、休想”等詞語。
5.預習中還遇到哪些問題?(有些問題同學之間當時能解決就解決,有些可放在學習課文時再解決。)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讀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爬山虎的?(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特點等。)
2.理清文章脈絡。(第一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葉子的顏色和樣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爬山虎腳的特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共兩句話,第一句講學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講家里的爬山虎。)
3.這段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爬山虎的特點?(爬)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第二課時
一、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屏幕(或黑板)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