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1、2段。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二、教學重點
學習1、2段。
三、教學難點
理解不易懂的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爬山虎嗎?爬山虎是動物還是植物呢?學習這篇課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爬山虎是什么樣兒?爬山虎是一種植物,它莖能附著在巖石或墻壁上,它怎么會長腳呢?有什么特點呢?
(二)自學課文。
1.讀生字表,劃出課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讀通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個別學生讀課文,注意正音、正句;
2.檢查生字認讀及部分詞語理解情況。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間空著的地方。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腳?(3~5)
2.第1、2兩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五)講讀第1段。
1.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段寫什么?
寫作者在哪兩處地方看到爬山虎。
2.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都在墻上。
3.你如果看到這兩處景象你會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長在墻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墻生長吧?……
4.教師小結:
作者這樣寫,也正是以這兩處的爬山虎生長的情況,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
5.齊讀第1自然段,體會作者是如何告訴我們這兩處的爬山虎的。同時思考:這兩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外,你還能從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從滿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講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2.默讀課文,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這一段共四句話:第一句寫葉子顏色的變化;第二句寫長大的葉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講葉子顏色美,排列整齊、均勻;第四句講風吹過時的景象。
3.葉子顏色美表現在哪里?
紅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理解新鮮、舒服的詞義。說爬山虎的葉子綠的醒目,葉子生長旺盛,充滿生機,所以看上去讓人覺得非常舒服。
4.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在哪里?
整齊:“葉尖一順兒朝下”。
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5.導讀。
爬山虎葉子的顏色是這樣變化的: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