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明白: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此,作者進行了細心而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作者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等等。由于作者連續(xù)觀察,所以才會發(fā)現(xiàn)原先直的細絲,后來變彎了。細絲的頭上變成小圓片。巴住墻,才會發(fā)現(xiàn)“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發(fā)現(xiàn)沒有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3、課堂練習。(多媒體課件出示)
填空:爬山虎的腳( )著墻以后,( )住墻,把嫩莖( )一把,使莖緊( )在墻上,就這樣,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往上( ),把葉子鋪得很均勻。
五、(多媒體課件)觀看爬山虎的錄像,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六、作業(yè):小練筆,寫一則觀察日記
要求: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