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9
【課時目標】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形象,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2、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根據課文表達的情境,用恰當的語音、聲調表達出來,學習表情朗讀課文。
【教學教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用筆生動地描寫了他第一次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景觀寫得有聲有色。
。ò鍟郝暋∩
觀潮人的情緒隨著大潮聲和色的變化越發高漲,讀了使人如臨其境。
二、講讀第一段(潮來之前)
1、課文一開頭就把作者觀潮后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齊讀第1自然段,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字詞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觀 2、大潮的“奇”充分體現在下面的文章中,讓我們細細體會。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訴觀潮的時間和地點外,還交待了作者占據了觀潮極好的位置。輕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哪個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書:寬闊平靜)
4、哪個詞寫出了寬闊的錢塘江平靜的?
出示卡片:
橫臥5、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后,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著、朦朦朧朧,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好像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文中哪個詞是講這個意思的?
。ɡ首x“若隱若現”。)
6、此時,觀潮的人應怎樣?
。ɡ首x:“人山人!。)
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看出?
7、齊讀第二自然段,小結。
三、講讀第二段(潮來之時)
1、各自輕讀:
看看潮是如何來的,“聲”、“色”如何變化的?
分層。
2、講解第一層:
(板書:風平浪靜)
聲音呢?
。ò鍟簮灷诐L動)
這雷聲有什么特點?圈出表示特點的字,聽到悶雷一樣的轟鳴從遠處接連不斷地傳來,頓時人們怎樣?
。ò鍟喝寺暥Ψ校
什么叫人聲鼎沸?為什么會人聲鼎沸?
3、講解第二層:
、拧∵^了一會兒,“聲”、“色”有什么變化?
(板書: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啤÷曇魹槭裁磿絹碓酱?
“一條白線”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圖)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什么地方?
(地平線。)
、恰∮^潮的人們呢?
(板書:沸騰)
(想象動作。)
4、講解第三層:
。ǔ鍪拘『诎。)
、拧≌f說“聲”、“色”的變化。
。ò鍟豪L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馬山崩地裂)
⑵ 拉長到什么程度:
。ɡ斫狻皺M貫”。)
“城墻”有什么特點?有多高?有我們教學樓的兩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壯觀。
(指名讀。)
比較“戰馬”與“馬”,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錢塘潮開闊、勢猛,要不然,怎么說它壯觀呢?
此刻,那聲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話是寫這個詞的?哪個詞可以與“山崩地裂”相提并論?
。ń處熃o詞。)
大潮發出的聲音如此驚心動魄,真是太雄偉了。
。ㄖ该x。)
5、教師小結,齊讀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