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得意】
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shè),我甚至有點得意。因為,我在教案上不僅將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調(diào)控精確到分秒,還將學生可能生成的東西也羅列了下來。比如說,談話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聽了我的敘述,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這個問題拋出后,我預設(shè)了學生有這么幾個回答:那么大的地方怎么會只有一棵樹呢?那個島在哪兒呢?那個地方叫什么名字?然后針對每個問題,我將采取不同的出示課題的方式。很幸運,預設(shè)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備課過程中,我自己對大榕樹的“枝上又生根”很不理解,通過查找資料我了解到了是榕樹的生理功能 ──氣生根在起作用時,覺得很不可思議,于是,我把這些資料整理成一個補充知識,設(shè)計了一個“你知道嗎”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在了課件上,打算在學習這個句子時由學生質(zhì)疑得出。學生在課堂上果然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我很順理成章地將小知識呈現(xiàn)出來,解決了疑問。
【意外】
到這里為止,課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機的廣告語──一切盡在掌握。但是,“課堂是動態(tài)的藝術(shù),是極具現(xiàn)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說得真的一點沒錯,在要求學生說說初讀課文后對課文的印象時,一個學生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和諧。
之前,我預設(shè)了好多的答案: “美”,“神奇”,“充滿活力”或是“人間仙境”,但都不如那份“和諧”來得更為貼切。可是,當時的我只是以一句:“說得真好”就搪塞過去了,因為我的腦子來不及對這個詞作出反應。來不及反應那就不不反應了!這是我的一貫伎倆。
其實,那真是一個絕妙的詞語,在我的第二課時中,作為補救,我和學生圍繞“和諧”,挖掘出了榕樹之所以旺盛的秘密:因為榕樹的根和土是和諧的,小島的水和樹是和諧的;我們挖掘出了鳥之所以快樂的原因:因為人與鳥是和諧的,鳥與樹是和諧的。這么多的和諧才是使得那個小島成為了“鳥的天堂”,而如果我們期待更多的“人間天堂”,就要努力去營造和諧,這不也正是現(xiàn)在這個社會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嗎?這份意外的收獲讓我和學生對這“人間樂園,鳥的天堂”,更添了一份深刻的理解。 字串6
【遺憾】
可是當時,我們都錯過了。
對于我,我錯過了一次精彩的生成,錯過了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課堂亮點;對于那位學生,她錯過了一次展示自己的良機,錯過了對自己獨特感悟的肯定,錯過了被所有同學贊賞甚至崇拜的可能;而對所有的學生來說,更是錯過了一次對文本魅力的深刻感受,錯過了對和諧課堂的親身經(jīng)歷。其實,在課堂上的一瞬間,我是想對這個詞進行追問的,但是,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卻讓我忐忑不安。因為在我的預設(shè)中,現(xiàn)在還只是初讀課文,我的顧慮是:萬一她把我想講的和盤托出那我這堂課可怎么上?還有,我知道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本來就很多,我的教學進度本來就很緊,這些都不容許我對這個生成進行再追問、再生成。你看在這短暫的一個念頭中,就有八個“我”字。看來,遺憾并不是偶然!
【思索】
這次遺憾,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面對預設(shè)外的生成,我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yǎng)。當然這一素養(yǎng)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生成和預設(shè)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后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