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精蓄銳成語言──《觀潮》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的感受,是主體對言語對象的形式和意義所產生的敏銳而直覺的感受和領悟。那似乎是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然而無論在人的言語活動還是在人的整體素質中,語感都具有決定性和標志性的作用。老一輩教育家葉圣陶和呂淑湘都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葉老曾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因此,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呢?下面的幾個片段也許能給人以啟迪。
【教學實例】
〖片段一〗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學生閉眼齊背。)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得十分精彩,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
(學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片段二〗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