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
(1)作者在“潮來時”看到的景象:
(“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接著,那條白線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灌江面”,“不久便白浪滔天,引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2)“潮來時”人們的心情
(“潮來時”人們的心情是興奮,激動萬分,從“人聲鼎沸”可以看出。“人聲鼎沸”的意思是人聲喧鬧、嘈雜,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由此不難看出 “潮來時”人們是多么歡騰。)
(二)講讀第5自然段。
1.知其余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1)提問:潮過去之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從哪些詞語看出?
(2)默讀課文,思考(劃出重點詞)
奔騰、漫天卷地,風號浪吼、依舊、恢復
①明確
看錄像(“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潮正在過去)
②(奔騰是跳躍著奔跑的意思,這里形容潮水洶涌而去,說明水勢余威猶在,漫天卷地,風號浪吼說明水勢極大,江里倒灌,理解這一知識,有助于學生對這一現(xiàn)象形成的認識。)
③“霎時”說明潮水一轉眼就過去—速度極快。
④“依舊”聯(lián)系前文理解,還和先前即潮來時一樣
⑤“才”在這里表示事情結束得很晚,指潮過去時間很久了,才恢復平靜,從而說明潮很大,由于奇特地勢,下去極緩。
⑥“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進一步說明水勢之大,讓人不可思議。可謂奇。
2.看錄像片斷:說明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小結。
本文有聲有色的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由遠及近地寫出了它的變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潮聲,寫得聲勢浩大;寫浪潮,寫得氣勢磅礴。總之,作者給我們形象生動地描給了一個壯觀的場面。這場面的確是“天下奇觀”
(四)回應篇首,為何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奇”在哪兒?
1.配樂朗讀全文。
2.小組討論 選代表發(fā)言。
3.明確
“奇”
在錢塘江出海口外寬內窄成刺叭形狀;一奇。
江底:從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這一特殊地形一奇。
此時,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巨大引力一奇。
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jié)常刮東南風,風助水勢一奇。
錢塘江口橫臥著一條巨大沙坎,潮水涌入時,受到沙坎阻擋,速度減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來,后浪推前浪,潮頭越來越高一奇。
提示:當年蘇東坡有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之名句,天下指中國,天下無是指中國之最,且世界皆無,說明也是世界之最,稱為:天下奇觀”當之無愧。
(五)總結寫作方法。
1.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對靜襯動的描寫手法。“潮前之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2.請三名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完整觀看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贊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河山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3.配樂朗讀全文,共同整理板書,進一步激發(fā)情感。
(六)作業(yè)布置。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完成書后作業(yè)3。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