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
11、教學目標 :
1、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誦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體會全詩表達的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紅軍路線圖,多媒體
主要板書計劃: 11、
萬 水 千 山
金沙水、大渡河 五嶺山脈、烏蒙、岷山
只等閑
作業 設計:課內 1、理解詩句的意思。2、抄寫詩句。
課外 1、閱讀有關紅軍的文章。2、背誦。
11、
一、 導入 課題。
1、同學們,我們首先歡迎孫老師為我們唱一首歌,好嗎?
2、你們知道這首歌是由誰作詞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歌詞即毛主席于1935年10月創作的詩:(板書并齊讀課題)
2、同學們,通過預習誰來說說紅軍二萬五千里經過了哪些地方?同學們請看圖(學生上臺講解:中國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工農第一方面軍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后翻過岷山,途中歷盡千辛萬苦,縱橫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終于于1935年10月到達陜 北。1936年,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參閱五上社會課本。
2、看著這幅圖,聽了周歡同學的介紹,你想起哪些有關故事的文章?(《飛奪瀘定橋》、《豐碑》、《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
3、的確,這些都是在途中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們從這張簡單的線路圖上可以看出紅軍走過了大半個中國。到了1935年已經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中歷盡的千難萬苦,他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教師范讀,多媒體同步打出詩句,背景為過雪山)
二、初讀詩文。
1、同學們,你能讀好這首詩嗎?(自由讀詩,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
2、指名讀,正音。齊讀。
3、通過預習,又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交流不懂的地方。你要注意聽課,這些疑問會得到解決的。
三、精讀第一、二句。出現第一、二句詩。
1、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懂這首詩。先請大家讀詩的第一、二句,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等閑:平常 (2)遠征:征途之遠,縱橫11個省,共二萬五千里。板書:只等閑(3)萬水千山:指無數的水無數的山。板書:萬水千山
3、請大家讀讀詩句,聯系學過的知識想想:在途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自然環境,敵人,自身條件幾方面)
4、交流。
5、是呀,二萬五千里的路程之遠、途中遇到的困難之多,是常人難以克服的,但在紅軍眼里,這一切只被看作 平常的事 。
6、我們來讀好這兩行詩。指名讀——范讀——齊讀。
這是全詩的總起,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板書:不怕困難,樂觀精神
過渡:紅軍途中,到底走過了多少山,涉過了多少水,在一首詩中不可能一一細說。所以詩人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的?板書:五嶺、烏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紅軍戰士在跨越千山萬水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呢?我們來學習第三到六句。
四、學習第第三到六句。出現第三到六句詩。
1、學生自由讀懂詩句。
2、匯報情況。(1)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逶迤”是指什么意思?師講解:五嶺是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五座山,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畫畫“逶迤的五嶺”,,指指名板演。(2)“磅礴”的意思是什么?烏蒙山在云南與貴州兩省之間。也試著畫畫“磅礴的烏蒙”指名板演。(3)、逶迤、磅礴寫出了五嶺、烏蒙的大,出示:在紅軍眼里, 像 , 像 。(理解“騰細浪”、“走泥丸”)教師添板書。教師:同學們,這里“騰細浪”、“走泥丸”是寫山的小,又是為了表現什么?點板書“不怕困難,樂觀精神”(4)、讀的時候要把紅軍過山的艱難但又無所畏懼,這種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來。自讀——齊讀——指名讀。(5)金沙江、大渡河是萬水的代表,詩中又是怎樣來描寫的呢?讀兩句詩,你知道了什么?(講巧過金沙江故事,參閱《二萬五千里》一書)理解“暖”的含義:巧渡金沙江成功戰士們的心情愉快。這兩句詩是寫 :金沙江兩岸 ,江水拍岸,但給人以 的感覺。師:紅軍與敵人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6)下面請同學們觀看“飛奪瀘定橋”的場面。師講解:橋上只有十三根鐵鏈,橋下水流湍急,對岸敵槍不斷地掃射,紅軍戰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前進,那場面真叫人心驚膽寒哪。這兩句是寫出示:大渡河上橫跨著 ,水流湍急,給人以 的感覺。(7)我們怎樣來讀好這兩句詩呢?(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五、學習最后二行詩句。
1、1935年紅軍越過了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巧渡了金沙江、飛奪了瀘定橋,在途中取得了節節勝利,更使他們高興的是——過了岷山,已接近尾聲,勝利就在眼前。齊讀最后兩句詩。
2、同學們,這就是岷山。在四川和甘肅省的邊境,這里終年積雪。(1)面對這茫茫雪山,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2)紅軍為什么還感到高興呢?(3)詩中哪些字詞寫了這個意思?
3、再讀這兩行詩,要讀出“喜”、讀出“盡開顏”。
4、這是紅軍的歡笑,這是勝利者的歡笑,這是紅軍戰士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體現。
六、回歸整體。
1、(教師指著路線圖講解)同學們,紅軍戰士僅用了12個月時間,從連綿起伏的五嶺山脈到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從巧渡金沙江到飛奪瀘定橋;又越過千里冰雪的岷山在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敵軍堵追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最終走完了舉世罕見的二萬五千里?(學習紅軍戰士的不怕困難,樂觀主義精神。) 2、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讓我們師生一起來接讀這首飽含激情的詩篇。(師生接讀: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