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8 In class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 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圍繞“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這一主題,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探究語言知識,培養了他們高度的參與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通過活動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根據這一主題,我將這一堂課定位于“活動”這一主要形式上,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了教學設計:
1、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在興趣。在本堂課中,我從學生所喜愛的游戲、比賽及身邊的事物和情境入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本堂課中,我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極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學習語言,在想象中發展思維,在交流中提高能力。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要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用所學自編小詩、表演對話,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4、在大膽設想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德國詩人海涅有句名言:“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如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只有觀念先行,才能產生與時代相適應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模式。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貫徹新課程理念,運用了任務教學法,并把它與情景教學法、交際法和多媒體很好地結合,落實到各項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己體驗,探索學習語言,又通過各種活動來操練語言知識,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動耳,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了思維。
總之,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覺得不僅要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更要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放松身心,敢思、敢想、敢說、敢寫;發展他們的思維,這樣才能讓他們蕩起快樂的心靈之舟,在英語學習這片蔚藍的大海上揚帆遠航。
二、教學詳案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聽懂、說出詞匯 open, close, eat, drink, draw, read, write, copy。
b、能聽懂、并用祈使句及其否定句"don't ... ...,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