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英語Book 3 Unit3 My friends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的前提下,小學英語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語言結構為主線,注重能力培養,重視雙向交流,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根據以上理念我設計并實施了教學,下面是本節課我覺得做得較好的方面:1. 輸入,為學生語言輸出準備。拓展思維,開放教學。
沒有大量信息的輸入,何來輸出?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必然受到母語的干擾,只有利用有限的課堂40分鐘,給學生足夠的信息,進行有效(效率+效果)的練習。本課中把新授的單詞融入到學生將要學習的句子中。學習單詞的目的是靈活應用到句子中去,表達更加完整的意思,同時在句子中也能鞏固所學的單詞,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根據教材的延續性、反復性特點,我設計了環環相扣的“詞(sports,、music,science,painting,computer game)——句(he/she /my friend likes…?)相結合的操練模式,密度大,信息量也大, 例如在在教授單詞sports時,讀后問學生:do you like sports? 諸如此類的問句,學生在能夠根據回答說出第三人稱做主語表達某人喜歡什么的句型。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單詞。再如,教師通過自己的示范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模仿著介紹同桌或其它同學的愛好,然后拓展思路,布置任務介紹自己的家人、朋友等某人的愛好,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來解決問題。另外,課堂中還能以游戲為載體,讓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2、分層,為學生掌握重、難點壘臺階。
本節課中,單詞的聽、說、認讀是一個重點,句型的練習和運用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把握新詞句,我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使用環境,構成了不同的信息差,并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突出了重點(單詞學習:看圖-----解意-----模仿——跟讀——糾正——鞏固——運用),突破了難點(句型與對話:教師引導說——半扶半放說——自由說),讓學生的學習有據可依、有梯可爬。
3 滲入 tpr,輕松學英語。
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做出listen to music,do sports,paint,play computer games等動作,調動了學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英語學習顯得不那么枯燥。實驗結果表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將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肢體語言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新課程下的小學英語教材中 let's do 的形式,就是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和動作來學習英語。
本節課雖在精心的設計下,產生了師生互動,基本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三維目標,可我覺得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1、學生個體差異考慮不周——備課,要備學生。
備課時,我僅根據平時自己的所想,采用高密度、多信息的教學方法,以為用不同形式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到達“目的地”——運用新詞句自由說。由于對學生個體差異欠考慮,過高估計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導致了學生有些“消化不良”,沒能完全接受教學內容。這個教訓進一步提醒了我:首先,在今后備課時,不但要認真備教材,還要充分備學生,為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好準備;其次,在教學中出現此類情況時,我應當立即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可以在同一目標的不同層次有所發展,不會“因噎廢食”。
2、設計多樣活動,但是個別銜接不夠自然。
在教學活動中,各活動和環節要做到銜接自然,才能使教學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在本堂教學中,我有兩處考慮不周的地方:一是在熱身階段后馬上就進入了情境問題,顯得突兀。如果在學生說出某人喜歡某種水果之后再進行一組通過說朋友喜歡哪種水果然后全面鋪開教學,我覺得這樣能保持課堂的完整一體性。二是在let’s do的環節中,沒有考慮過渡語言就直接跳到了學生表演的環節,學生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這都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避免出現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