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運算律》(通用17篇)
《加法運算律》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地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教學難點:概括運算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天氣漸漸轉涼,學校將準備組織各年級體育活動,你們都喜歡體育活動嗎?都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呀?經常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瞧,這些同學們也在開展活動,(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多指名說。
[設計理念](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根據題中所提供信息來選擇與所提問題有聯系的條件進行分析、計算,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探究規律
1、出示問題:(1)跳繩的有多少人?(2)女生共有多少人?(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解決第一個問題,揭示加法交換律。
(1)指名口頭列式 ,28+17,還可以怎樣列式? 17+28。說說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這兩個式子相等嗎?為什么?(計算結果相等)(都是求跳繩的有多少人)那我們就可以用“=”把它們連接起來。教師板書:28+17=17+28,指名讀算式。
(3)仔細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思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兩個數的位置變了,數據、運算符號、結果沒有變)
(4)你還能舉幾個像這樣的例子嗎?指名說,教師板書。
(5)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能找出它們共同的規律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交流。
(6)師:是不是任意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都不變呢?看來經過幾個算式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一個猜想,要驗證這個猜想,就要舉更多的例子。 學生各自舉例驗證。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7) 師:照這樣下去,能寫完嗎?加省略號。這些例子都在驗證我們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誰再來說說我們剛才的猜想?
(8)師:你還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字母、符號、文字等方式把這個規律簡明的表示出來嗎?試試看。學生在自備本上嘗試。指名說說。
師:在數學界,我們公認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字母a、b分別表示這兩個加數,我們發現的規律就可以寫成a+b=b+a,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個加數,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個加數。這也是我們剛才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所得到的結論。這個規律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運算律。(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過程。從實際事例引入,通過觀察、猜想、驗證,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規律、發現規律。同時,從用符號表示規律過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些規律,使得規律的表達更準確、簡明、形象,既便于學生掌握,又發展了他們的符號感,也為后面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作好鋪墊。)
3、解決第二個問題,進一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看第二個問題,你能口頭列式嗎?這兩個算式能用等于號連接起來嗎?誰來說說看。這個算式就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4、鞏固加深
(1)根據加法交換律完成填空。
指名口答,集體校對。
(2)其實加法交換律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習什么知識時也用了加法交換律?想一想加法是怎樣驗算的?
判斷下面各題驗算是否正確.為什么?
二、探索加法結合律
下面我們來研究第三個問題,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1、出示第三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列式,說說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組織交流想法,比較算式。
這些算式它們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嗎?為什么?
選擇兩個算式用等號連接。教師板書:(28+17)+23 = 28+(17+23)
比較一下這兩個算式,如果給你選,你會選做哪一題?為什么?(計算更簡便)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實際意義,感悟學習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3、繼續認識這樣的等式。完成書上填空,分組計算。
4、認真觀察、比較這幾個算式,什么變了?什么沒變?(計算順序變了,數據、運算符號、位置和結果都沒變)
5、你能根據這些等式,提出猜想,找出它們共同的規律嗎?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那是不是所有的式子都符合這樣的規律呢?看來我們還需要多舉一些例子來驗證。學生自由舉例驗證。教師巡視。指名匯報,板演等式。學生小結結果,得出結論。這樣的算式都驗證了我們剛才的規律。
如果用字母來表示這樣的規律,該如何表示呢?
板書:(a+b)+c=a+(b+c)
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二個運算律,那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
6、運用加法結合律完成填空。
指名口答,集體校對。
三、比較兩個運算律
運算律
字母表示式
變
沒變
加法交換律
a+b=b+a
位置
數據、運算符號、結果
加法結合律
(a+b)+c=a+(b+c)
計算順序
數據、運算符號、
結果、位置
[設計理念](抓住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內在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比較,加深對兩個運算律的本質認識。)
四、鞏固內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口答,其中最后一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它既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想想做做”第4題。
一題題出示,說說各題的計算順序。
不計算,猜一猜各組的計算結果相同嗎?為什么?應用了什么運算律?如果給你選,你會選做哪一題?為什么?學生選做,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同座校對。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運算律,是什么呢?你會用字母表示嗎?那減法、乘法、除法是不是也有它們的運算律呢?帶著這個思考,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選擇喜歡的3題做。
七、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觀察 28+17=17+28 (28+17)+23=28+(17+23)
猜想 ? ?
驗證 … …
結論 a+b=b+a (a+b)+c=a+(b+c)
《加法運算律》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的,能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技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
教學重點: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難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小組競賽)
前兩組口算,體會湊整的好處;
后兩組口算,體會加法運算律給計算帶來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談話:你會計算這道題嗎?請你獨立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較: 1)觀察這兩種算法,你有什么發現?
2)你認為哪種算法簡便?
提問用第二種方法的學生:你是怎么想到用這個方法的?
談話:這種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數加法的哪些運算律?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2、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集體交流,注意說一說使用的運算律。
補充一題,問,這題為什么不可以用簡便方法?
提問:我們在使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審:審清題目(特別是運算符號)。
二看:觀察數字特征,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
三算:認真計算。
四查:查運算順序;查數字;查每一步的計算。
2、完成第2題。
提問:求接力賽的總成績,就是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
小結:看來加法運算律用到小數加法里,果然很簡便。
3、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談話:下面進行個比賽,請一二兩組同學計算第一題,三四兩組的同學計算第二題。
這兩題做完,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數減法的性質是什么嗎?
你掌握了這個性質后,這一組題,你會選擇做哪題?
小結: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對小數減法也同樣適用。
4、判斷下列算式,能簡便運算的,在( )里打√,不能簡便運算的打。
2.7+6.6+3.4 ( )
5.08-0.8-4.2 ( )
7.5-3.87+2.13 ( )
6.02+4.5+0.98 ( )
6.17+28+3.2 ( )
6.59+9.32-2.59 ( )
小結:簡便運算的時候,是不是光看數字就可以了?
5、填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 )
四、課堂作業: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總結
完成練習九的3~5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的整數加法運算率的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的重點是順利將加法(及減法的性質)的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算中來,使得計算簡便,難點是知識延伸中,學生的再建構。對于加法的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學生已有基礎,因此我本節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探索中尋求答案,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在探索中學會技能,避免了學習的單一性。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遷移的認知規律,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
1、競賽。本課屬于計算課,本身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學生缺乏興趣。因此在口算題目的處理中改為小組競賽,希望以此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2、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時,我創設了小華買文具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幫助他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樂,不僅實現了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而且讓學生享受到助人的樂趣。計算時讓學生自行探究,從比較中得到簡便算法,這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3、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題目,在本節課中,我另外編排了一些調動學生智力發展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提升。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不足,比如,板書受學生影響,沒有列出更合理的,導致板書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幾處重要小結也沒有做到水到渠成,顯得不自然。
《加法運算律》 篇3
聽了專家老師的視頻講解,使我懂得了如何從不同的視角去讀懂教材,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資源,讀懂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師的基本功。正確理解課程標準,從不同角度分析教材、讀懂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熟悉教材的基本內容,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分析教材、理解教材: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理解《加法運算律的推廣》的教材。
1、從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去理解教材》
分析、讀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為它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加法運算律的推廣》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教學難點是:知識的遷移。
2、充分利用教師參考書去分析教材、讀懂教材。
教學參考書都是一些專家或優秀的教師的結晶,在上課之前認真參閱一些參考書能使我們更全面的理解教材,其實一本書代表著一些人的思想,看幾本教參就是間接的和幾個優秀的教師在討論。因此,每當上課之前我都會認真的閱讀手中的參考書,在閱讀完之后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總結出我認為是精華的部分,最后再傳授給學生。
3、結合舊知識點去理解教材。
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知識的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舊里蘊新,又不斷化新為舊。《加法運算律的推廣》本節課主要是教學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這是在學生在掌握了整數加法運算律的基礎上安排的,是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次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在掌握了整數加法運算律的基礎上發現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進而推廣到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等。因此,在教學每一節課時,不但要承前,就是要重溫與新知相關的基礎知識,重點分析今日新知與昨日舊知之間的聯系,把教學起點放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他們更好地同化或順應新知。
總之,教師從多角度讀懂教材“讀”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手段,讀教材要做到“仔細揣摩,透徹理解,反復琢磨,問個究竟”,要善于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認真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樣才能更好的上好一節課。
《加法運算律》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的,能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技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
教學重點: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難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
出示前兩組口算,體會湊整的好處;第三題口算,體會加法運算律給計算帶來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談話:你會計算這道題嗎?請你獨立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較:
1)觀察這兩種算法,你有什么發現?
2)你認為哪種算法簡便?
提問用第二種方法的學生:你是怎么想到用這個方法的?
談話:這種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數加法的哪些運算律?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2、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
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集體交流,注意說一說,使用的運算律。
補充一題,問,這題為什么不可以用簡便方法?
提問:我們在使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審:審清題目(特別是運算符號)。
二看:觀察數字特征,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
三算:認真計算。
四查:查運算順序;查數字;查每一步的計算。
2、完成第2題。提問:求接力賽的總成績,就是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
小結:看來加法運算律用到小數加法里,果然很簡便。
3、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談話:下面進行個比賽,請一二兩組同學計算第一題,三四兩組的同學計算第二題。
這兩題做完,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數減法的性質是什么嗎?
你掌握了這個性質后,這一組題,你會選擇做哪題?
小結: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對小數減法也同樣適用。
4、判斷下列算式,能簡便運算的,在( )里打√,不能簡便運算的打。
2.7+6.6+3.4 ( )
5.08-0.8-4.2 ( )
7.5-3.87+2.13 ( )
6.02+4.5+0.98 ( )
6.17+28+3.2 ( )
6.59+9.32-2.59 ( )
小結:簡便運算的時候,是不是光看數字就可以了?
5、填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 )
四、課堂作業: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總結
完成練習九的3~5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順利將加法(及減法的性質)的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算中來,使得計算簡便,難點是知識延伸中,學生的再建構。本節課,我在引課中合理將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結合,并讓學生感知簡便計算的好處,以用來激發學生探索并使用簡便運算的興趣。教學中,牢牢抓住,這道題使你聯想到整數計算中的相同情況嗎?怎樣算簡便,及你是使用了什么運算律來計算進行提問,明確重難點,對知識有效進行延伸。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不足,比如,板書受學生影響,沒有列出更合理的,導致板書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得在教學中,對比教學部太好進行。教師的幾處重要小結也顯得不自然,沒有做到水到渠成。最后,教師對簡便計算的一些靈活性題目練習不到,學生真正進行計算的題量還是嫌少一些。
《加法運算律》 篇5
一、 判斷下面各題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能的在( )里打“√”,不能的在里打“”
2.7+6.6+3.4 ( ) 5.08-0.8-4.2 ( )
6.17+28+3.2 ( ) 6.02+4.5+0.98 ( )
7.5-3.87+2.13 ( ) 6.59+7.32-2.59 ( )
二、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并說說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1)6.7+4.95+3.3=6.7+( )+4.95 (加法交換律)
(2)(1.38+1.75)+0.25=1.38+(1.75+( ))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下面各題簡便計算
5.78+0.84+0.16 1.27+3.9+16.1
0.19+4.93+2.81 5.52-0.55-0.45
四、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2.75+( ) 75-3.2-1.3-( )
《加法運算律》 篇6
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p52 整數加法運算律在小數計算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整數加法運算律,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他們對加法運算律在整數加法中運用得還是不錯的。但整數加法運算律對于小數加法的計算能不能用得上呢?這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答案。
針對這一思想進行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獲得經驗,從而掌握知識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創設的情境,靈活地運用小數的相關科研部解決現實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知識的意識。
2、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
3、應用運算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重點: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的適用性。
難點: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我們在四年級學過了哪些加法運算律?(指名回答)
2、用字母怎樣表示?(指名回答,教者板書)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3、誰能用文字來說說這兩個式子的意思?(指名回答)
4、提問:整數加法運算律在小數加法計算中是不是也能夠適用呢?
5、宣布本節課內容
二、新知探究
1、出示p52例題的掛圖
(1)指導看圖,并提出問題:小華買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多少元錢?
(2)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怎樣列式?(指名回答,教者板書)
8.9+3.6+6.4+1.1
(4)你想怎樣計算?(教者巡視,請不用同方法計算的同學板演)
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答:小華買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20元。
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答:小華買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20元。
(5)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觀察
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想:(1)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哪個式子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3、歸納小結
三、練習設計
1、計算(想怎么計算就怎樣計算)
4.7+2.6+7.4 3.5+5.37+17.5
4.68+1.4+5.6+5.32 25.7+4.3+2.6+12.4
2、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3、某化肥廠第一季度三個月的產量如下:1月份1.82噸,二月份1.76噸,三月份2.08噸。這個化肥廠第一季度的總產量是多少噸?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課后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把整數的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運算中去,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從整課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得還不錯的。
2、設疑導入,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學生能體驗到成就感,學習興趣很高。
3、但由于對整數加法運算律復習得還不夠充分,在做練習時,特別是在4個小數相加時,有小部分學生還是有些不知所措,不能馬上下筆來進行運算。因此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值得注意認真把復習做到位。
《加法運算律》 篇7
加法運算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6~ 48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義。
2.通過經歷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探究、發現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3.在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其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教師:森林小學今天要舉行智力競賽,讓我們去看看吧。
課件中出現:(1)小動物圍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師出第1道題:小老鼠扛著兩個袋子,前面一個袋子裝著米,后面一個袋子裝著黃豆,小老鼠跑著跑著喊累了,怎么辦?小鳥發言說:“把黃豆放前面,米放后面,這樣就不累了。”
2.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小鳥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學生:不對,米還是那袋米,黃豆還是那袋豆子,它們的位置變了,但是總的重量沒有變。課件中出現小動物們鼓掌的畫面。
3.課件中大象老師出第2道題。12+2525+12500+300300+50030+20xx+301200+650650+1200這8道題小動物們要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不一會兒,小豬就寫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動物還在一道一道地算著,看到小豬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師的夸獎,小動物們傻眼了……
4.教師:小豬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奧妙嗎?請觀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
學生觀察,同桌交流。
5.學生在全班交流。
學生1:小豬算了左邊4道的結果,右邊的結果是一樣的。
學生2:實際上12+25與25+12都是求12與25的和,所以兩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
學生3:我發現左邊和右邊并排的兩個算式只是加數的位置交換了。
學生4:我發現……
6引導歸納。
教師:同學們真會觀察、比較。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發現的規律?
學生1: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結果一樣。
學生2: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不變。
教師:如果用兩個不同的字母表示兩個加數,用一個等式表示加法運算的這個規律,你行嗎?
學生1:我用m、n表示兩個加數,那么……
學生2:我用a、b表示兩個加數,那么a+b=b+a。
教師:真了不起,你們已經歸納出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想給這個定律起什么名?
學生:加法交換律。
……
板書:交換律,a+b=b+a。
(齊讀)
[點評: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使數學問題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先通過分析,得出交換大米和黃豆的位置,但總重量不變,為后面學習加法交換律作好了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再通過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匯報等形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理解加法交換律,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課件播放小動物集合圖:一隊89只小狗,二隊96只小貓,三隊104只小兔,小猴說:“同學們請幫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 教師:該怎樣列式?
學生:89+96+104(板書)
3.教師:請同學們再想想該怎樣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
(2)分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教師:誰代表你們這組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我們先計算89+96算出小狗、小貓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
(板書計算過程)
學生2:我們先計算96+104算出小貓、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
(板書過程)
教師:同學們的方法都正確,下面請你們在書上完成“填一填”。
4.學生填空后對答案。
5.引導歸納。
教師:從上面兩組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每組算式中的三個數都是相同的。
學生2:左邊是前兩個數先加,再加第3個數。右邊是后面兩個數先加,再加第一個數。兩個算式結果相等。
教師:那么左、右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學生:等號連接
教師:對,能寫成一個等式,89+96+104=89+(96+104)。
(板書)
教師:你們的發現是不是適合其他算式,請自己舉例驗證。如果適合,請用一個等式表示。
學生1:10+20+30=10+( 20+30)
學生2:5+6+7=5+(6+7)……
教師:看來,你們的發現都適合三個數相加的情況。恭喜同學們又發現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為了簡便易記我們需要幾個字母表示?
學生:3個不同字母。
學生分組用字母表示。
匯報并板書:(a+b)+c=a+(b+c )。
教師:想給這個定律起什么名?
學生1:加法組合律。學生2:加法結合律。……
教師:同學們起的名字都很好,我們就按約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稱作加法結合律吧。學生齊讀加法結合律,(a+b)+c=a+( b+c)。
課件播放小動物們鼓掌致謝的畫面。
[點評:學生在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時,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并在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其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6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教科書上第46、47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把書上的重點句勾畫出來理解并記憶。
三、鞏固規律
1.第47頁,課堂練習第1題。學生獨立填空,再集體評講。
2.第48頁,課堂練習第2題。
(1)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校對。
(4)問:136+89+64與 89+(136+64)用等號相連的依據是什么?
3.練習九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評講校對答案。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交換律、結合律是加法運算的兩大定律。
(板書:加法運算律)
它們在計算中怎樣應用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本案例由胡文謙提供)
《加法運算律》 篇8
一、 基本演練:
89+145+55 67+(151+33) 236+(64+48|)
二、 能力提升:
216 —75—125 +84 158+(27+142)—48
三、 拓展應用:
1+2+3+4+5+6+7+8+9
1+3+5 = 3×3=9
1+3+5+7=4×4=16
1+3+5+7+9=5×5=25
11+3+5+7+9+11+13=( )× ( )=( )
1+3+5+……+15+17= ( )× ( )=( )
1+3+5+……+23+25= ( )× ( )=( )
《加法運算律》 篇9
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是小學五年級數學課本52頁例3以及相應的習題,主要學習的是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教學目標有3個:(1)讓學生知道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可以適用。(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教學難點是正確應用運算定律,準確計算。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遷移的認知規律,運用簡單的掛圖,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1、口算引入,復鋪墊。2、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時我創設了小華到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幫助她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的快樂,不僅實現了角色的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而且讓學生享受到助人的樂趣。計算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比較中得到簡便算法,這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3、鞏固深化,應用拓展。4、總結。
在教學時,根據教學目標,本人設計如下的教學過程。
1,首先是基本練習,基本練習由口算比賽和小華到超市購物兩個環節組成,口算比賽中,學生積極思考,舉手搶答,回答又快又準,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接著我創設了小華到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要求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嘗試計算,得出兩種算法。
通過討論交流,大多數同學認為第二種算法應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進行計算比較簡便,我順勢提出:其實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由于前面基本訓練已經復習了整數加法的簡便計算,所以在新授課里一切顯得是那么自然,流暢,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自已是學習的主角,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學生很快得出的兩種算法。
通過討論交流,同樣大多數同學認為第二種算法比較簡便,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真正明白了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可以適用,利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學習數學,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小數的簡便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
3,鞏固練習,第1題、第2題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減法的性質等運算定律,發現學生學的比較好,第3題檢測學生是否自己能夠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包括簡便計算的步驟是否規范,計算是否準確,其中第4題5小題,主要是防止學生陷于思維定勢誤區,誤以為學了簡便計算,就什么題目都可以用簡算。事實證明有一小部分同學把這道題做錯了,我及時進行講解,直到學生都弄明白。補充的兩題是讓做得快的同學得到進一步深化提高.
4,課堂總結與反思,讓學生明白三點:1、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2、計算時,我們要認真觀察題目中數字的特點,能簡便計算的就簡便計算,有的題目是不能簡便計算的。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加法運算律》 篇10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上冊p:59—60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從課題出發:“加法運算律”是哪些運算律?說出相應的字母表達式及其意思
板書:a+b=b+a (a+b)+c=a+(b+c)
2、搶答小比賽:比比誰最快說出三角形角上三個數的和。
并說說先算什么,體會“湊”的思想。(板書:湊)
3、舉例:46
師:你能說出哪些數和46湊成整十,整百……?
師:看來連加中也藏著不少學問,可不是那么簡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使運用加法運算律使計算更加簡便。
[復習分為兩部分,一是運算律,二是滲透簡便運算中“湊”的思想。搶答比賽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帶動新知學習,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能有一個比較活躍的氛圍。]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將題意說一遍?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寫在練習本上。
交流各自算法并相應板書: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人) =29+100
=129(人)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再次強調“湊”)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優化算法,體驗簡便運算的優點
2、試一試
出示題目:69+75+25 78+(47+22)
師:先觀察,怎樣才能簡便運算?
師:你想將誰和誰湊在一起?怎樣才能湊在一起?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誰能具體地說一說?誰再來說一說?
著重講第二題的運算律的應用:先運用加法交換律,將78和22靠近,再運用加法結合律,使78和22先算。
師:請在練習本上寫出過程。
展示交流
[試一試,先讓學生說,再完成在練習本上。主要是想通過說,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而不總是停留在“完成作業”的層次上。在明確了每一步的意義及所用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練習。]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比一比,看誰能很快說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和?
調換書上氣球的順序:64 19 36 38 18 32 79 59 21
師:你是先算誰和誰?為什么?
38 18 32 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79 59 21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哪一種更好呢?(當方法多種時,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你想如何解決呢?
2、“想想做做”第4題
師:打開書,完成第4題。只觀察,用小弧線將先算的兩個數連起來,比比哪組完成得又好又快。
獨立完成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a:出示:175+201
師:這一題你能簡便運算嗎?
只有兩個數,如何湊呢?
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拆誰?
出示:175+199
師:你想對哪個數動個小手術?
出示:238+402 354+102 105+216
354+298 204+499 216+99 (對書上第3題稍加改動)
師:同桌先互相說一說,你打算對每題中哪個數動手術,怎么動?哪一種方式更好?(體會對接近整百的數動手術的優點)
分組完成在練習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共四個數,你又想如何解決呢?
c:拓展:1+2+3+4+……+100
師:一百個數呢?
講數學王子高斯7歲時運用簡便運算計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師:你能迅速說出這一題的結果嗎?
4、“想想做做”第6題
師:獨立完成第6題,并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交流各自的發現:1、加數都是200,另一個加數越大,和越大
被減數都是200,減數越大,差越小
2、把兩個得數加起來,結果都是400
把兩個結果相減,結果分別是20、40、60……
[在練習的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通過“先觀察不動筆”“同桌相互說”等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而不總是“筆動”。用“思維的動”代替“筆動”,并用語言將思維的過程表述出來,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思考。]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課堂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第5題
2007-11-13
教學反思:這一節是一人一課。課前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本課結束之后,感受比較深的有這樣幾點:
1課堂語言要多“磨”
數學課堂的語言以科學,簡潔,嚴謹為第一要義。另外還要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啟發性。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揚,一個過渡,一個追問,都要做到言而不廢。
《張興華和他的弟子們的座談會——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就提到了對于課堂語言的磨練。徐斌老師為了將自己的課堂語言更能為低年級學生所接受,堅持每天聽鞠萍,孫敬修的童話朗讀磁帶,我們又為何不可在課前將課堂上所講的每句話磨上幾遍呢?
2教案設計要多“思”
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學會多向自己提問:這個環節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嗎?有沒有更好的?明確每個環節的作用,杜絕課堂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環節的現象,使每個環節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可是啟發,可是新授,可是練習……
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另外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要讓每一個設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考。而不僅僅讓教案成為一紙空文。
3學生思維要多“動”
數學是思維的運動。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現許多學生僅僅停留于完成作業的層次上,因為思維過程不是一個可以量化衡量的物體。所以只有通過學生的說,通過學生的看來體現。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述得清晰,完整,同樣能反映一個學生的思維過程。
另外在設計練習過程中,我強調學生不動筆,讓學生先觀察思考,再討論。觀察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思考的方式。而許多學生并未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也未曾認真觀察過,以致在作業中常有題目未讀,或讀不懂就下筆的情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讓學生多觀察,以察促思。
《加法運算律》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技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教學重難點: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0.52+0.48= 3.6+6.4= 2.5-0.5=
0.17+0.33= 0.47-0.4= 1-0.75=
48+52+37= 593+19+281= 176+195+324=
257+245+743= 134+266+866= 39+73+27=
師:同學們請看到黑板,你能迅速解答出這幾道題來嗎?
下面請同學們口算黑板上的各題,看誰算得既快又對
學生回答省略 在回答整數加法時問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目的引出學生說出加法的運算律。
二、創設情境 揭示主題
師:同學們表現的不錯,回答的這么好,都是計算小能手。老師想請大家幫小華一個忙。你能嗎?
生:好的。
出示例題:小華在文具店買了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多少元?
出示實物 彩筆8.9 記事本3.6元 鋼筆 6.4元 三角尺 1.1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
生:8.9+3.6+6.4+1.1=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你能計算嗎?請同學們計算一下
計算好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8.9+3.6+6.4+1.1=12.5+6.4+1.1=18.9+1.1=20(元)
師:還有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的嗎?
生:我的計算方法和他的不同。
師:那請你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2:8.9+3.6+6.4+1.1=(8.9+1.1)+(3.6+6.4)=10+10=20(元)
師:兩種計算的結果是相同的。那么說明兩種方法都正確的,下面請同學們比一比,你認為哪種計算方法簡便。
生:生2的計算方法簡便
師:同桌討論,這樣簡便計算時你是用的什么運算定律?
生: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同意
小結:整數加法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運算律的推廣。師:誰說說兩個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 加法的結合律a+b=b+a
加法的交換律 (a+b)+c=a+(b+c)
師:你們也是這么認為的嗎?
生:是的
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黑板上,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同時出示小黑板)
三、鞏固練習
出示:1. 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5.78+0.84+0.16 1.27+3.9+0.73+16.1
0.19+4.93+2.81 5.52-0.55-0.45
師:請五位同學上黑板板演,然后一起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
2. 算一算,比一比。
6.48―( 4.48+0.9 )
6.48―4.48―0.9
師:先計算 再比比 你發現兩個算式的結果怎么樣
生:相同,
師:也就是兩個式子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那你還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計算對比,進一步體會整數減法的運算規律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生:整數加法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整數減法的運算規律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
《加法運算律》 篇12
教學目標: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靈活地應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⑶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過程預設:一、出示情境圖片,進入新課。⑴列式計算。(可能)29+46+54 29+(46+54) 46+54+29⑵靈活合理地計算。學生交流計算的方法。29+46+54 29+(46+54) 46+54+29=29+(46+54) =29+100 =100+29=29+100 =129 =129=129⑶感悟加法運算律的價值。交流改變運算順序的數學根據。揭示課題——加法的簡便計算。板書:數學根據: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二、自主練習,加深理解。⑴試一試: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①69+75+25 ②78+(47+22)理解第②題中( )所表示的意思;感悟簡便計算中應用的加法運算律;正確書寫計算過程。⑵總結:學生說說得到的收獲,總結簡便方法,特征是加法,有兩個數加起來剛好是整十數,反思用的運算律。三、多項練習,形成基本技能。⑵計算175+201①豎式計算。 ②口算。 ③把口算過程寫下來,并感悟數學根據。175+201=175+200+1=375+1=376⑶獨立作業第60頁:2、3、5題。
《加法運算律》 篇13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第九冊第52頁例3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九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技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教學重難點: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請你們口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指名口答)
0.52+0.48= 3.6+6.4= 2.5-0.5=
0.17+0.33= 0.47-0.4= 1-0.75=
48+52+37= 593+19+281= 176+195+324=
257+245+743= 134+266+866= 39+73+27=
在口答整數加法時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啊?說說看你是怎么算的?(目的引出學生說出加法的運算律。)
二、創設情境 揭示主題
1、新學期張潔同學要買一些學習用具,他來到了商店要購買以下幾種文具:
(出示:文具圖片及單價)
假如讓你在這些商品中任意選購兩件商品,你會選購哪兩件?要付多少錢?(指名說)
2、假如張潔買了下面的這些文具
(出示:文具圖片及單價)
請你幫他算算他一共用了多少錢,好嗎?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
列式:8.9+3.6+6.4+1.1 (板書)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談話:這道算式,按照運算順序應該怎樣算?你覺得還可以怎樣算?
師: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同時教師走下講臺去找不同的算法)
計算好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板書)
師:還有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的嗎?
生:我的計算方法和他的不同。
師:那請你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2: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板書)
師:兩種計算的結果是相同的。那么說明兩種方法都正確的,下面請同學們比一比,你認為哪種計算方法簡便。
生:生2的計算方法簡便
師:同桌討論,這樣計算的依據是什么?
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同意
小結:整數加法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板書)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運算律的推廣。(板書課題:整數加法運算律的推廣)(板書)
師:誰來說說兩個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 加法結合律a+b=b+a 加法交換律 (a+b)+c=a+(b+c) (板書)
師:你們也是這么認為的嗎?
生:是的
這里的a、b、c可以表示什么數?(整數和小數)
三、鞏固練習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8+5.7+6.2=(3.8+ □)+5.7
1.25 +6.3+4.75+3.7=(□+4.75)+( □+3.7)
在這兩個算式中,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指出:在計算中,往往要同時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黑板上,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同時出示小黑板)
出示:(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5.78+0.84+0.16 1.27+3.9+0.73+16.1
0.19+4.93+2.81
師:請五位同學上黑板板演,然后一起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
繼續看圖,小明買了一本筆記本和一枝鋼筆(課件示圖片和文字),付了20元錢。
如果你是營業員,你會找給小明多少錢?
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整數減法的運算規律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
(3)算一算,比一比。
6.48―(4.48+0.9)
6.48―4.48―0.9
師:先計算 再比比 你發現兩個算式的結果怎么樣
生:相同,
師:也就是兩個式子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那你還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計算對比,進一步體會整數減法的運算規律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板書:整數減法的運算規律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
(4)發展性練習
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使得計算簡便。
13.5+4.87+( )
4.61+8.2+( )+( )
16.8―4.56―( )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所有的小數加法計算都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說一說
《加法運算律》 篇14
四年級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的交換、結合律、分配律,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整數的簡便計算。本節課是讓學生驗證這些運算律在小數的運算中是否存在,并會用這些運算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材安排的例3,讓學生計算四個小數的和,感覺讓學生利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去計算的成分比較多,而去驗證這些運算律在小數的加法運算中也同樣存在的成分比較少。所以我設計了如下的備學提綱:
1、整數有哪些運算律?你能用字母式子寫出來嗎?
2、小數運算中也能運用這些運算律嗎?舉些例子來說明。
昨天一直為工作的調動手續忙碌著,備學提綱是用家校通發給孩子們的,沒給他們作一些必要的指導,所以很多孩子好像沒有看懂提綱的要求。
關于第1題,有些孩子只寫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名稱,沒寫出字母表達式;有的只寫了a+b,a+b+c,ab等,而不是一道完整的字母表達式;還有的竟寫出了減法交換律,加法分配律等,雖是四年級剛剛學過的知識,孩子們已忘記得差不多了,所以課始一定要組織孩子們一起回顧一下整數的運算律有哪些?
關于第2題,每個孩子舉的例子都是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來簡便計算,而不是舉一些例子去驗證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在小數運算中也是同樣存在的。所以我準備在課的一開始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舉例子去驗證。
課堂回顧
一、回顧整數的運算律
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律?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再讓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這兩個運算律。
提問: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引出:可以表示小數嗎?你能用例子來驗證一下嗎?
二、驗證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存在。
這一環節我借用了四年級上冊探究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在本子上寫算式,計算結果,寫出一道道等式,用不完全歸納法驗證。
三、應用運算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1、出示例3的四種文具的情境圖。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學生都能根據加法的運算律簡便計算。
這里,學生都能自覺把整數加法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法運算當中,體會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2、練一練的第1、2兩題。
3、練習九的第2題。
通過小組交流,學生能體會到整數減法的性質在小數減法里也同樣適用。
4、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①2.7+6.6+3.4②5.08-0.8-4.2
③7.5-3.87+2.13④6.02+4.5+0.98
⑤6.17+28+3.2⑥6.59+9.32-2.59
學生在做這一題時,感到了興趣。
陳智超:①、②、④、⑤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黃博浩:第6題也是可以簡便計算的,先把6.59-2.59,再去加9.32.
:第5題是不可以的,28加3.2沒有湊整,運用加法的結合律不能使計算簡便。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只要我們把這道算式稍加修改一下就可以簡算了,怎么修改呢?
:把28改成2.8,這樣2.8加3.2的結果就是一個整數。
楊國慶:第3題也是可以簡便計算的,我們可以先算3.87加2.13.
:這里我們應該先算減法,不可以先算加法。
師:我們也可以把這道算式修改一下就可以簡便計算了!
:把加2.13改成減2.13
一些后進學生對于第3和第6題,確實非常容易混淆,不知道應該怎樣幫助他們辨析。
(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7.58-2.66-
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在學生舉了一些例子后,幫助他們總結第一個括號里的填的小數的小數部分是46或者是25,第二個括號里的小數的小數部分是34或者是58.
反思:
學生對于今天的學習內容較前兩節課興趣濃了一些,作業中對于一些基本的利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計算的題目沒有什么大問題,而對于一些變式題,學生有些搞混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簡算,什么時候又不好簡算。關于簡便計算的題目,我不知道要拓展到什么程度。
《加法運算律》 篇15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7冊p59-60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單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發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p57的場景圖
師:看圖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五,六年級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分別是:29人,46人,54人)
知道這些條件,你可以自己出些數學應用題嗎
(學生舉手回答,只要對就行)
二,新授
1,教學p57的例題
師說: 那么三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參加跳繩比賽呢 請你解答在你自己的本子上.
(教師巡視后,讓不同算法的學生都上黑板板演:29+54+46;54+29+46;46+54+29……)
請你們比較黑板上的算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學生算法可能有:
29+46+54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46+54+29
=129(人) =29+100 =100+29
=129(人) =129(人)
(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數相加時,54+46的和是一個整百數,先算54+46比較方便,所以29+54+46按加法結合律為29+(54+46)計算起來也就比較方便;46+29+54也按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29+(54+46)進行計算,學生初步體會加法運算律可使運算簡便.)
2,教學p59的試一試
出示69+75+25和78+(47+22),
師說:你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律,使這兩題的計算簡便嗎 請做在本子上.
(思路:找出兩個相加是整百數的加數后,再通過運算律,使這兩個加數可最先進行計算.較對時,學生要一步一步說明自己的思路)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1
學生在書上直接寫出答案,比比誰寫得又快又對,交流時學生要說說自己的想法,即先算什么,體會到把能湊成整十或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比較簡單.(第一題既可以先算18+32,頁可以先算38+32)
2,"想想做做"的2
學生獨立思考后,做在本子上,同桌交流,全班較對時,再次強調要把可湊成整十或整百的數先加起來.
3,"想想做做"的3第一行
(1),討論175+201怎樣算簡便.(把201分成200和1,先做175+200得375,再做375+1)
(2),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175+201
=(175+200)+1
=375+1
=376
(3)師:這里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生:這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本來是200和1加在一起的.先把175和200先相加,改變了運算順序
(4)學生獨立做354+102,105+216,兩人上黑板,集體訂正.
(5)師:為了反映出思考過程,在做這類題目時還要像剛才做題一樣寫出運算過程,等到以后遇到這類題目時,只要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可以用這種方法口算,直接寫出得數.
4,"想想做做"的4
(1),默讀題目
(2),師:看誰能很快得填出合計數.
(3),指名說出三戶各自用電得合計數,共同校正.
(4),師:你是怎樣計算得
(5),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你們運用了簡便算法,這很好.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應用,所以今后遇到加法計算,能用簡便算法計算的就用簡便算法計算.這種情況,計算過程只要在心里,不要寫出來,直接寫出得數.
5,"想想做做"的6
出示p60第6題的表格
各自填表.
從左往右觀察第一個加數,第二個加數與和,看他們變還是沒變,怎樣變的,你發現了什么
從左往右觀察被減數,減數和差的變化情況,你發現了什么
四,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2題第2行,第3題第2行,第5題.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所有的加法計算都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什么樣的題目適合簡便計算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要知道什么樣的題目可以進行簡便計算,要弄懂簡便計算的根據,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今后做題時,只要題目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時,就要寫出簡便計算過程,如果不要求簡便計算,先要看看題目是否合適用簡便方法計算,,如果合適,就自覺地進行簡便計算,但不必寫計算過程,只要直接寫出得數.
《加法運算律》 篇16
首語:
為了如何解決好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準確找到湊成整十、整百數的問題,我校全體數學教師進行了探討,大家集思廣意,集體備課,在修改的基礎上,整理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案,針對此方案,望各位同仁積極參與我們的教學探討,提出好的意見或建議,為共同提高、共同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應用加法運算律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60頁。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學會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例題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什么叫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2. 課件出示并口算:
(1)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
(2)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2+7+8 4+37+6 3+46+17 3+8+7+2
(3)105=100+( ) 201=200+( ) 308=300+( )
二、教學新課
1. 教學例題:
(1)課件出示例題插圖和問題,請同桌互相說說有幾種計算方法、試一試,并交流。
(2)課件出示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計算方法:
29+46+54 54+46+29 29+54+46 29+46+54
=75+54 =100+29 =83+46 =29+(46+54)
=129 =129 =129 =29+100
=129
54+(46+29 ) 29+(54+46 ) 29+(46+54)
=54+75 =29+100 =29+100
=129 =129 =129
(3)比一比哪種解法簡便?這樣算簡便在哪里?為什么?
29+46+54
=29+(46+54)
=29+100
=129
(4)小結:(板書:應用加法結合律,先算能成整百的數)
三、組織練習
1.完成59頁“試一試”,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并說說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 完成教材第59頁“想想做做”第1題。
3.完成60頁第3題
小結:過去學過的口算加法,先把一個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應用加法結合律先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
1. 完成教材第60頁“想想做做”第6題。
2. 完成 “想想做做”第4題。
3. 完成 “想想做做”第5題。
四.拓展練習。
1.課件出示:
14+35+6 69+75+25 78+(47+22) 26+17+34+53
(1)請同學們用簡便方法算一算。
(2)指名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做。
2.小結:
從剛才的學習可以知道,如果在加法里兩個數正好湊成整百(整十)的數,一般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先算能湊成整百(整十)的數,再和其他的數相加,使計算簡便。
五、作業
教材第60頁“想想做做”第2、題。
板書設計:(課件出示)
應用加法運算律簡便計算
在加法里兩個數正好湊成整百(整十)的數,一般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先算能湊成整百(整十)的數,再和其它的數相加,使計算簡便。
《加法運算律》 篇17
教學內容:教材第59~6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運算律,并掌握應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2、過程方法:通過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認識,發現在進行計算時有時應用加法的運算律比較簡便,引導學生會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35+( )=65+( ) ( )+147=+274
56+74=( )+( ) a+200=( )+( )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1) 出示例題插圖和問題。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2) 比一比哪種解法簡便,這樣的算的簡便在哪里?
提問:三個數相加,為什么要先算54+46?改變順序先算54+46可以嗎?這里用了什么運算律?
(3) 小結:剛才的同學按順序計算比較麻煩,應用加法結合律,先算能湊成整百的數,再算一個數加整百的數,使計算簡便.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69+75+25 78+(47+22) 請同學們用簡便方法來算一算.
(2)指名說一說為什么要這們算,尤其是第2題
板書: 78+(47+22)
=78+(22+47)…………………..( )律
=(78+22)+47…………………..( )律
=147
請同學們說說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書.
(3)小結: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知道,在加法計算中,兩個數能湊在整百數,一般用加法運算律,先進行計算,使計算簡便.
3. 完成書第59頁上的想想做做工
4. 出示64+75 請同學們想想,以前學習口算時是怎樣算的?
板書: 64+75 提問:這里應用了什么律?
=64+70+5
=134+5
=139
學生練習:175+201 238+402
三、組織練習:完成“想想做做”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同桌之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