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第1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通用2篇)
第八單元 第1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復雜的信息,并運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復雜的信息,并運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的方法。
教學對策:讓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感受列表的獨特價值,產生掌握這些策略的心理需求。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中的已知條件。
談話: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較多)
出示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
(2)談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進去?你能根據問題列表整理嗎?
學生列表,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予以指導。
展示學生列出的表格。
(3)提問:下面分析數量關系,你打算從哪里想起?怎樣想?同桌討論后指名回答。
(4)讓學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學生可能會有兩種思路:
一是:要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別算出桃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據桃樹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樹的棵數;根據梨樹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樹的棵數,然后求出桃樹、梨樹一共的棵數。
集體核對,并提問: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問題:蘋果樹比桃樹多多少棵。
談話:請同學們先獨立列表整理,并和同桌說說自己怎樣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2)學生列表、集體交流,列式解答。
3、談話:你能根據題目呈現的信息,自己提出一個問題。并設計表格填表并解答嗎?
學生獨立做題。
4、比較、小結。
談話:剛才我們解答了三個問題,都是先列表整理條件,再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的,你發現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組織練習。
1、先填表,再解答。
三年級有4個班,四年級有6個班,五年級有5個班。三年級每個班放8盆花,四年級每個班放7盆花,五年級每個班放10盆花。
(1)三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放多少盆花? 三年級 4個班 每班8盆花 年級 個班 每班 盆花
(2)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多少盆花? 年級 個班 每班 盆花 年級 個班 每班 盆花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訂正。
2、“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
3、分析“想想做做”第2、3題。
提問:你是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解決問題的哪些策略?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五、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2、3題。第3小題要列表。
第八單元 第1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 篇2
教學內容:四年級上冊第65—67頁“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整理、分析信息,選擇恰當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配套教材、設計的表格、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談話:小朋友,你買過東西嗎?出示情景圖:商店柜臺
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2、再出示小朋友圖,問:你知道小芳用去了多少錢?
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說: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要用到了兩個有用的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知找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應該剔除無關信息,形成一種貫徹課始終的思路。]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具商店(出示例題圖)
提問: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你需要用到上面的哪些信息?(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上字變色。)
你能什么辦法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使人一眼就看清楚。
學生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學生的表格形式: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提問:這道題先算什么?18÷3=6(元)
再算什么?6×5=30(元)追問:為什么可以用6×5,強調理解小華和小明買的是同一種筆記本,單價不變。
[設計意圖:出示情境圖和問題時,讓學生直接找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這時需要將這么多的信息用一種簡單明了的方法進行整理,整理成為了一種需要,整理的方法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
過渡: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2、小軍買了多少本,你們能先列表整理嗎?
你是搜集哪些數學信息列表整理的?(指名回答,師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軍 ?本 42元
小明 5本 30元 小軍 ?本 42元
(學生根據列表整理的情況進行解答。)
列式為:18÷3=6(元) 或 30÷5=6(元)
42÷6=7(本) 42÷6=7(本)
3、(出示剛才的兩張表格)如果把兩次列的表格合并起來,(動態演示將表格式變為尖頭式)你能說出括號里的得數嗎?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觀察表格,哪些數量在發生變化呢?(指名回答)
你還什么了發現?(課件出示結語)
[設計意圖:在解決完兩個問題后,進行表格的轉化,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發現了一些可變的數量和不變的數量以及一些變化規律,并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是緊密相連的。]
4、小結:仔細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用哪些方法來整理信息的?畫圖、列表整理信息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
(板書課題) 畫圖
解決問題的策略
列表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列表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這時和學生談“解決問題的策略”,比起一開始就談策略,可以避免學生唐突,因為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初次應用,鞏固新知。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題目:
2、先根據題目地條件和問題列表整理,再解答。
出示空白表格,學生先在練習紙上完成,然后共同在課件上填表。獨立解答,交流。
(二)判斷。
1、小紅買3枝鋼筆,60元,小軍買5枝同樣的鋼筆需要多少元?
明明對這些信息也用列表的方法進行了整理,你覺得明明整理得怎樣? 小紅 5枝 60元 小軍 3枝 ?元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課件演示)
2、學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個教室放3盆,可以放24個教室。如果每個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個教室?(選自想想做做第4題題目) 每個教室放4盆 放24個教室 每個教室放3盆 放?個教室
指名學生找出不恰當的地方,教師及時糾正。(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通過仔細讀題,找出錯誤并進行改正,發現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時的注意點,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想想做做”第2題(購球情境)。
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列表整理,再解答。
五、拓展提高,內化新知。
創設情境——播放商品降價信息:
“顧客朋友們,你們好,本店由于街道拆遷,所有文具降價大甩賣嘍!書包原價80元現價50元,文具盒原價20元現價12元,卷筆刀原價10元現價4元,鋼筆原價15元現價8元。……”
小力:我買3個文具盒。小紅:我買4個書包。小芳:我買10個卷筆刀。
問題1:小紅比小芳多付多少元?
問題2:小力比小紅少付多少元?
讓學生先設計表格,再聽錄音,記錄有關信息,然后解答。
你還能提什么問題?(機動)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多種官觀,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處理,內化知識,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樂趣。]
六、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