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精選6篇)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并能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關系。
2、理解各類角的意義,初步建立有關角的空間感念。
3、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難點:區別周角與射線,平角與直線。
。ㄒ唬 自主學習
1.(1)課前批改8個角的度數。
課始,評價批改結果,完成較好的小隊加2分,都完成的小隊加1分。
課件出示個角度數。
。2)師:哪個小隊愿意來展示你們測量的度數結果?
小隊展示,師課件出示。90°角的符號表示什么?說明它是:(直角)
(3)師:在測量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那就是6,7號角比較特殊,誰能向大家介紹它?
【平角】師:聽懂剛剛這位同學的介紹了嗎?
誰能再來說一說?
那你能用學具小棒演示一個平角給大家看嘛?先自己動手試試看。
誰想來展示給大家看?
能指一指它的邊在哪里?還有誰也想來展示一下?
還有誰?
老師用課件做了一個平角,請大家一起看。(課件展示)
板書平角的定義
【周角】師:聽懂剛剛這位同學的介紹了嗎?
誰能再來說一說?
那你能用學具小棒演示一個周角給大家看嘛?先自己動手試試看。
誰想來展示給大家看?
能指一指它的邊在哪里?還有誰也想來展示一下?
還有誰?
老師用課件做了一個周角,請大家一起看。(課件展示)
板書周角的定義
師:那你們能畫一個周角,一個平角嗎?
展示學生作品。(找出沒有標角的符號的學生作品,完整畫角的學生作品)
區分周角和射線的區別,平角和直線的區別。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學利用身邊有限的學具研究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區別,再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是不同的,然后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平角、周角的理解,掌握平角、周角的度數。]
2.分類
師:回到前面8個角你們分成了幾類?哪個小隊可以來介紹?
鼓勵不同的分類方法。只要理由合理即可。學生說的時候同時板書銳角、直角、鈍角。
教師點評:看來不同的標準下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若學生未得出銳角,鈍角的度數范圍,師:我們已經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那你們知道銳角的度數嗎?那怎么用度數區分這些角?】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并且鼓勵同學們的創意分類。理解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小結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的關系。
。ǘ 合作探究
1. 我來研究: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把結果寫在小黑板上。
小組討論直角、平角、周角的關系,用一個等式進行聯系。師巡視指導。
小組匯報。
可以借助黑板,畫一畫3個角之間的關系。
老師點評,打分。
。ㄈ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四) 過關檢測
完成過關檢測。
校對。
【我的反思】
這樣一節課上下來,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過關檢測留到了課后進行。這節課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兩個知識點:認識直角、平角、周角,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明確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為銳角、直角鈍角,會根據圖形或度數判斷是哪一類角。周角的認識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
這節課,我把“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作為判斷平角和周角的依據,是對學生用角的組成來判斷角的一個知識提升,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把這節課分為四個環節進行:1、課前準備,學生量角。2、認識平角、周角,這個環節我又分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質疑——引出平角、周角——學生用活動角擺出平角、周角——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間的關系——教師小結。3、分類,只要學生的方法合理都給予肯定。4、合作探究,研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
系。為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我們除了設計以上教學步驟還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
展示動態的角,學生在小黑板上總結研究方法,和活動角操作來幫助學生認識周角。
在認識周角這個環節,我們為了讓學生感受隨著邊的張開角是由小到大變化的,在用動畫展示的時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間稍作停留,讓學生判斷這時的圖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還是小于180度,通過判斷想加強學生對“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這句話的理解,為周角的認識作鋪墊,讓學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讓學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間還有別的的角存在。
縱觀整節課,教學目標還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組活動還是流于形勢,沒有實質性的訓練,學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基本上都是成績較好的幾個孩子在說在寫,其他孩子參與的很少,這一點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師多多請教。2、時間控制不好,練習時間不足。3、在判斷180度和360度之間的圖形是不是角時,教師沒有指著角的符號來提問學生,指向不明,導致部分學生出錯,這里浪費了一點時間。4、在語言的組織方面還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加鍛煉。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2
一、先說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中的第三課時的內容。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對于直角已經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屬于直觀的描述。本課時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地概括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地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角的畫法等等,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區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從而體會“學數學”、“做數學”的樂趣。
二、說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于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從實際出發,通過互動學習,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一定標準將角分類。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經歷分類的探索過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能按一種合理的標準對角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周角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周角比較特殊,角的兩條邊重合,教學時,我拿出活動角使學生看清把活動角旋轉了一圈,然后,小結出周角的定義,讓學生觀察周角的畫法,指一指周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從而明確周角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
四、說教學方法:
1、讓學生體驗數學分類的過程,體現從簡單――復雜――簡單的過程,突出探究活動,重視合作學習。
2、以直角為主,讓直角向內向外移動后的角和直角比較起來是大?是小?導出銳角和鈍角,突出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3、使用活動角,通過師生互動,探究科學分類法。同時使用課件,讓直角的兩條邊移到同一條直線上,兩條邊重合探究出平角和周角的特點,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思維層次。
五、說教學設想:
本著“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活動的陣地,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的思想,我作了以下一些設計:
1、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幫助概念的建構。
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認識平角和周角。所以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組織學生復習舊知認識角、認識量角器、怎樣量出角的度數,為進一步認識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作好鋪墊。
2、在移動上下工夫,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和形成。
在此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學生已接觸了很多的角,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一些相關角的知識。為此我在鞏固練習部分,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3、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系,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讓學生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在本課的認識直角教學中,我讓學生去發現數學書封面、課桌面、黑板面等面上的直角。在練習中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平角和周角等,將課本的知識有效地延伸。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一:
我通過復習角的各部分名稱,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說出課件上角的度數,讓學生重新對角有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的掌握測量角的方法。然后提出問題“我們是否能根據測量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呢”導入新課《角的分類》。
教學過程二、
教學新課。
環節一:認識直角。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跟我一起對折,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讓學生觀察自己折出的角是什么角?請學生量一量這個角的度數,告訴大家你量的角是多少度?從而得出直角90°。接著我提問:數學書封面的每一個角是多少度?課桌面的每一個角多少度?黑板的每一個角多少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個角多少度?為什么它們都是90°呢?請同桌相互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然后我再課件演示直角的表示方法:凡是標有這樣象個小正形的角就是直角。最后讓學生練習畫一上直角。
環節二:認識銳角。在教學銳角時,我首先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將直角的一條邊向內移動提問:老師移動的角和直角比起來是大一些還是小一些?學生回答后我就小結出:那么象這樣比90°小的角我們把它叫做銳角。也就是說銳角小于90°。最后我讓學生練習畫一個銳角。
環節三:認識鈍角。教學鈍角時,我還是通過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將直角的一條邊向外移動,讓學生觀察移動后的角和直角比較起來是大一些這是小一些?學生回答后,我就小結出來: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我們把它叫做鈍角。接著讓學生練習畫一個鈍角。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后,我又通過活動角的演示,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它們的認識。
環節四:認識平角。在教學平角時,我先用活動角演示:將直角的一條邊繼續向外移動,使直角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是不是一個角?它的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呢?接著我再用課件演示:一個直角,我們把的一條邊向外移動,一直移到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象兩條邊在同一直線上的角我們把它叫做平角。對于平角多少度?我主要啟發學生通過直角移動成平角,或者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從而得出平角180°。接著講解平角的表示方法。在教學平角和直角的關系,我主要通過活動角的演示:我們能把直角移動成平角,那么平角里有多少個直角呢?學生回答后小結出1平角=2直角。
環節五:認識周角。首先我用活動角演示。把直角的一條邊繼續繞著端點旋轉,使它的兩條邊重合了,告訴學生這樣也是一個角,我們把它叫做周角。然后我再課件演示一遍,加深學生對周角的認識。在講解周角的度數的時候,我還是通過活動角的演示,得出周角360°接著讓學生觀察周角的表示方法。最后通過演示活動角,讓學生說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系。最后小結出1周角=2平角=4直角。
環節六:小結本節課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用活動角演示幾種不同的角。學生再想想說說看看學學。本節課我設計了四道習題,內容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讓學生在練習中總結本課內容,在練習中看到生活中的數學,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上我設計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在黑板上畫角,標出各角的名稱。
總之,這節課我主要以直角為主導,以移動為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活動,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看大屏幕。”
點擊鼠標,課件演示生活中含有角的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學生回答:略。
師:“如果請你們再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這些物體,你又能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這些物體中都含有角。
師:“是嗎?讓我們來看一看!
點擊,課件演示角的閃爍。
師:“果然如此!你觀察得真仔細。獎給你一顆智慧星!
“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通過以往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角的知識?同桌互相說一說!
貼上課題“角”,學生交流后回答:略。
師:“僅僅知道這些,你們就滿足了嗎?”
“那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呢?“
學生回答:略。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虛心好學,老師真的是非常高興。好吧,那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師:“請大家拿出四張卡片,用水彩筆和尺出畫四個不同大小的角。每張卡片畫一個。比一比誰畫的又好又快!”
學生在卡片上畫角。
師:“請組長將大家畫的角收集起來,平鋪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組長工作。
師:“下面我們要給這些角分分類。在分類之前,老師要說幾點要求:1.每人先要認真的觀察這些角。2.為了提高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效度,分類前組長一定要帶領大家展開充分的討論,確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組選一名發言人,準備向大家匯報分類的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給角分類。教師巡視,做好記錄。
師:“哪一組愿意匯報?”
小組匯報,匯報時請其用三角尺驗證。貼出直角。
師:“你們認為他們分的怎么樣?”
學生評價并補充。
師:“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名字嗎?”
學生起名。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
貼上“銳角”。(鈍角同上。)
師:“對于這些,你們還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
學生提問。
師:“通過對角的分類,我們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幾種!
貼上“的分類”。
三、鞏固練習。
師:“請組長將這些角分還給大家。同學們可以在角的旁邊寫上角的名稱!
學生寫角的名稱。
師:“寫好的人互相說一說你剛才都畫了哪些角!
學生互說,教師指名說。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種角嗎?請大家拿出練習紙,按要求填空!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寫。集體訂正。
師:“讓我們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點擊,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師:“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說一說這些角都是什么角嗎?”
學生回答:略。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角?”
學生回答:略。
四、游戲。
師:“請看大屏幕!
點擊,出現長江大橋。
師:“這是什么?對,這是我們蕪湖長江大橋?戳酥,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回答:略。
師:“大橋中也蘊含著一些角,你能很快的說出這些角的名稱嗎?好,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快速搶答的游戲,準備好了嗎?”
學生搶答。
師:“真棒!想去數學王國走一走嗎?”
點擊,出現數學王國。
師:“要想打開數學王國的大門,必須要得到開啟大門的鑰匙。只有完成數學王國的五環任務,才能得到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點擊,依次出現任務。
師:“第五個任務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湊在一起試著拼一拼!
學生合作拼。
師:“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來拼一拼嗎?”
學生在黑板上用學具拼。
師:“這個角是由幾個什么角拼成的?還有其他的拼法嗎?”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單元第一節(p38~4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活動,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看大屏幕。”
點擊鼠標,課件演示生活中含有角的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學生回答:略。
師:“如果請你們再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這些物體,你又能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這些物體中都含有角。
師:“是嗎?讓我們來看一看!
點擊,課件演示角的閃爍。
師:“果然如此!你觀察得真仔細。獎給你一顆智慧星!
“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通過以往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角的知識?同桌互相說一說!
貼上課題“角”,學生交流后回答:略。
師:“僅僅知道這些,你們就滿足了嗎?”
“那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呢?“
學生回答:略。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虛心好學,老師真的是非常高興。好吧,那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師:“請大家拿出四張卡片,用水彩筆和尺出畫四個不同大小的角。每張卡片畫一個。比一比誰畫的又好又快!”
學生在卡片上畫角。
師:“請組長將大家畫的角收集起來,平鋪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組長工作。
師:“下面我們要給這些角分分類。在分類之前,老師要說幾點要求:1.每人先要認真的觀察這些角。2.為了提高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效度,分類前組長一定要帶領大家展開充分的討論,確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組選一名發言人,準備向大家匯報分類的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給角分類。教師巡視,做好記錄。
師:“哪一組愿意匯報?”
小組匯報,匯報時請其用三角尺驗證。貼出直角。
師:“你們認為他們分的怎么樣?”
學生評價并補充。
師:“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名字嗎?”
學生起名。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
貼上“銳角”。(鈍角同上。)
師:“對于這些,你們還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
學生提問。
師:“通過對角的分類,我們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幾種!
貼上“的分類”。
三、鞏固練習。
師:“請組長將這些角分還給大家。同學們可以在角的旁邊寫上角的名稱!
學生寫角的名稱。
師:“寫好的人互相說一說你剛才都畫了哪些角!
學生互說,教師指名說。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種角嗎?請大家拿出練習紙,按要求填空。”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寫。集體訂正。
師:“讓我們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點擊,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師:“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說一說這些角都是什么角嗎?”
學生回答:略。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角?”
學生回答:略。
四、游戲。
師:“請看大屏幕!
點擊,出現長江大橋。
師:“這是什么?對,這是我們蕪湖長江大橋。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回答:略。
師:“大橋中也蘊含著一些角,你能很快的說出這些角的名稱嗎?好,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快速搶答的游戲,準備好了嗎?”
學生搶答。
師:“真棒!想去數學王國走一走嗎?”
點擊,出現數學王國。
師:“要想打開數學王國的大門,必須要得到開啟大門的鑰匙。只有完成數學王國的五環任務,才能得到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點擊,依次出現任務。
師:“第五個任務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湊在一起試著拼一拼。”
學生合作拼。
師:“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來拼一拼嗎?”
學生在黑板上用學具拼。
師:“這個角是由幾個什么角拼成的?還有其他的拼法嗎?”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角的分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借助兩把折扇的實物素材認識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從而體會“學數學”、“做數學”的樂趣;趯滩牡囊陨险J識,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平角、周角。通過觀察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和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經歷分類的探索過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周角。
三、說教學設計:
前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
《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節課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應當是生動的、有趣的。所以我從猜謎語入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我來考考你們“一件東西手中握,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夏季搖來樂陶陶!贝颉钣闷。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我的說是陀螺,有的說是風車,有的說是扇子。對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把扇子!這時我出示三幅圖,看一看,它們都是什么角,請看大屏幕。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也為本節課后續學習做了鋪墊。
2、演示操作、明確概念:
同學們,除了剛才找到的銳角、鈍角和直角外,這把折扇中還有特殊的角。(課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圖形演示。請學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畫法。)
現在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一把扇子,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圖形,周角的頂點,兩條邊在哪?(板演周角的畫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
活動一:動手實踐、感悟數學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為此我為學生提供了操作機會。
首先動手操作,用活動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動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數。
這一環節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實踐,為學習角的分類作了鋪墊。
活動二:小組合作、探究分類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萬寶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數,并標明度數,小組研究怎樣分類。
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銳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鈍角大于90而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嗎?學生情緒又一次高漲,紛紛舉手說:
1個平角=2個直角
一個周角=2個平角=4個直角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為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3、課堂練習:
(1)、排一排:(明白五種角的有序排列)
角角角角角
(2)、在46、130、90、270、25、107、180、360這些角中是銳角,是直角、是鈍角,是平角是周角。
(3)、時鐘在十點時,時針與分針成度角。
4、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后展開,可以得到哪些度數的角?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道習題,內容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讓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感,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本著以興趣為先導,以活動為載體,以三維目標的落實為目的,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推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上《角的分類》導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ǔ鍪緝蓚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么問題?(用什么量?怎么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么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說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面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么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著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ù颂,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后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制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制造認識的沖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么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僬J識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讀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著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說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著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并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余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