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工具的演變 (北師四上)
教學內容:簡要介紹一些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課文第42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 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計算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2、 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滲透數學的文化教育。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算盤等學具準備:算盤、計算器等。教學過程:一、 指導閱讀:1、 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獲取書本提供的信息。2、 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已所知道計算工具的計算公式3、 教師巡視,簡要回答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作全班講解。二、 簡要介紹一些計算工具1、 石子計數、結繩計數(1) 幻燈呈現課文第42頁第1個圖。(2) 古時人們記數的方法。石子計數:古時候,牧民用石子的數和羊的頭數作對應記錄,早上放出幾只羊,就用幾個石子表示,晚上放牧歸來,再把石子與羊一一對應,如果石子數和羊數剛好對應,就說明羊沒有少了或丟了。結繩記數:其原理和石子計數類似,如:古時候,人們采集野果,或捕魚時,在繩子上打結,采幾只野果或捕到幾只魚,便在繩子上打幾個結。2、 算籌計算。(1) 算籌的發明時間、發明人。通過介紹,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公創舉,增強愛國主義教育。(2) 算籌的計算方法。用樹枝或竹條來表示數字。如:“1”就用一根枝條來表示,,“2”就用兩根枝條來表示。……“6”就用枝條“ ”來表示等。3、 算盤。(1) 算盤發明的時間、發明人。① 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又發明了算盤,使計算的速度快多了。② 曾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還曾傳到日本、朝鮮等國。算盤至今還在使用。(2) 介紹算盤的結構和記數法。① 出示教具、學具------算盤② 記數法:上方每顆珠子代表5,下方每顆珠子代表1。③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知識。教師: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4、 計算機。(1) 計算機發明的時間、發明人。20世紀40年代,美國科學家發明了最早的計算機。(2) 關于計算機運算速度的了解。讓學生說一說,他所知道的知識。提問,關于計算機,你還知道什么?(課前可以讓學生通過其他的途徑獲取更多的有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