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內角和
人教版課標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第2稿)一、 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教材是按實驗、探究和驗證規律到歸納揭示規律最后實現靈活應用規律,這樣的順序來編排的。我深入理解編排意圖,認為教材為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建立起了初步的平臺。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為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操作活動探索發現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3、培養探究精神,發展空間思維能力,體驗動手動腦,探究發現驗證數學規律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探究發現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這一規律的過程,并歸納總結出規律。
教學難點:對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導和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應用。
二、說教法、學法
整個教學將體現以人為本,先放后扶的教學策略。放,不是漫無目的的放,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規律的材料和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扶,則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現的錯誤,給予恰當指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規律。
在教學中,學生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復習鋪墊。
讓學生畫角并量出角的度數,復習角的度量,接下來通過多媒體對銳角、直角、鈍角和平角進行復習,特別是要讓學生回憶出平角的概念,以及一個平角的度數。
第二,創設情景。
在教學中創設某種情景,把問題隱藏在情景之中,將會引起學生迫不及待探索研究的興趣,我會從比較一個銳角三角形與一個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以及一個小的三角形和一個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誰大一些,引發學生的思考,要比較內角和的大小,就要知道各自的內角的度數,從而引導學生開始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進行思索。
第三,自主體驗,合作探究,驗證規律。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學生“做數學”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來經歷數學,探究數學,這要求老師首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種類型的三角形若干個(小組之間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紙,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時間,保證學生能真正地試驗,操作和探索,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畫一畫等方式去探究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以下三步:
1、操作感知。
組織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通過測量與計算,學生匯報計算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可能大于180°或小于180°甚至等于180°,只要相對合理(允許一點誤差)都給與肯定。這時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強調在排除測量誤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