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含作底邊上的高)”教學方案
簡要提示:本課教學內容是課程標準江蘇教育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2、24、25頁的“三角形的認識(含作底邊上的高)”,這是學生在過去直觀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始系統學習三角形的最基礎的知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加深和拓展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讓學生積累一些認識圖形的經驗與方法。教學中應重視讓學生在參與觀察、操作、畫圖和實驗等活動中發現并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會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會測量和畫出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內),從而使學生在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以及探索圖形特征和相關結論的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既可以為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提供學習經驗,又能為進一步學習多邊形打好基礎。
教學流程:
流程1: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流程2:揭示課題
流程3: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流程4: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完成第23頁“想想做做”第1題
流程5:認識三角形的高
流程6:完成第25頁 “想想做做”第1題
流程7:完成第25頁 “想想做做”第2題
流程8:完成第25頁 “想想做做”第3題
流程9:介紹“你知道嗎?”
流程10: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一段: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流程1: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師:同學們,三年級我們就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老師這兒有一幅圖,你能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嗎?(課件出示)再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暫停 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可多了,隨便走走都能看到它。
流程2:揭示課題
師:關于三角形,同學們還知道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和老師同學交流一下。暫停 關于三角形,同學們一定還有很多疑問,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三角形家族,去進一步認識它們,了解它們。(課件出示課題)
第二段: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流程3: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師:同學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許多三角形,那你們能想辦法做出三角形嗎?動手試一試,邊做邊再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呢? (學生活動) 同學們,我們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做出一個三角形:用小棒擺;在釘子板上圍;沿著三角尺的邊畫;還可以用直尺在方格紙上畫……,用這些方法可以做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雖然它們形狀不同,大小不等,但都是三角形,那肯定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觀察一下三角形有什么相同之處呢?暫停 三角形都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是三條線段,它們首尾相連。
流程4: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三角形的各部分都有名稱:圍成三角形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兩條邊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每個角的頂點也是三角形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