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與評析
作者:連云港師專第一附屬小學 張家健設計 連云港市教研室 駱祖瑤評析 |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17-118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十四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小數的性質,學會運用小數的性質把一些小數化簡或進行改寫; 2.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探索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 一、引人猜想 談話:我有個鄰居小明的爸爸下崗了,最近他開了個便民小超市,想請大家幫忙給設計個標價牌,大家能幫這個忙嗎?(出示手套和毛巾圖)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條3元,標價牌該怎么填呢?(兩種寫法引起爭論)(板書:2.5=2.50 3=3.00) 把2.5的后面添上一個0大小能不變嗎?3=3.00是怎樣回事呢?我們能不能作出一個大膽的猜想? [評析:給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背景,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為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打開切入口;同時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作出數學的猜想,以此猜想引領全課。] 二、驗證猜想 1.教學例1。 談話:正好我有個問題,可能對這個猜想能起到驗證作用。 (1)出示例1: 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談話:我們看看它能起驗證作用嗎?0.1米、0.10米、0.100米是不是真的相等呢? 分小組討論。仍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板書:0.1=0.10=0.100)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看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比較0.40和0.4的大小。 (2)同桌商量,匯報結論。(板書:0.40=0.4)談話: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再一次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再把這個猜想說不說。 3.看書質疑。 (1)講述:書上也證實了我們的猜想,書上把它稱為"小數的性質"。(板書:小數的性質) (2)談話:看書第117至118頁,有疑問或有其他想法提出來。 [評析:以例1、例2作為驗證猜想的論據,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一種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把學生推上學習主人的位置,學生感覺老師與他們不是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的對立關系,而是一種相互幫助的關系。學生對于問題的看法是各種各樣的,教師充分估計學生的知識經驗,使他們通過合作學習,來更全面地認識問題。采取看書質疑,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以解釋的機會,也給其他學生以進一步提高的思維空間。] 三、運用猜想 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呢? l.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簡。 (1)學生自己完成。 (2)為什么203.05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 (3)練習: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 0.3000 500 60.060 2.出示例4: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4、3.16、10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10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練習:下列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 18 0.06 700 3.0 3.判斷: (1)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4.填空。 0.3里有( )個0.01; 0.3里有( )個0.001; 6里有( )個0.1。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對了,小明爸爸的忙我們還沒幫呢,商店的標價如果以"元”作單位一般都寫成兩位小數,你知道為什么嗎?(完成標價)我代表小明的爸爸謝謝大家,其實我們也應該謝謝小明的爸爸,通過寫標價我們發現了"小數的性質"。 評析:學生有能力把例3、例4作為練習自己完成,在練習設計中抓住小數性質的關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結尾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了解標價的常識,進一步鞏固小數的基本性質。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了兩條線,各有目標,又相互聯系。“為小明的爸爸設計標價牌"這條線,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能力,也為新知識的出現精心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以設計標價牌產生矛盾,從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運用猜想"作為另一條線,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思辯、探索,展開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積極主動地掌握"小數的性質"的知識,感受新知識獲得的過程,培養了創新能力。兩條線互相交織,意在使學生明確生活與學習、創造的關系,也使學生感受到幫助別人,自己既快樂也收益的美好生活情趣。總之,這節課強調生活與學習的關系,以"猜想”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一節難得的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