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97-98頁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本課遵循這一理念,力圖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尋找計算方法并推導面積公式—實際應用”三個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實驗操作、觀察、比較、公式推導、驗證結果等,滲透“實驗-發(fā)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數學課堂成為生活與數學和橋梁。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比較發(fā)現并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 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滲透實驗--發(fā)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勇于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確應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利用網絡課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具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網絡運行課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自制2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個大小不相等、形狀不相同的長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組一部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1.考一考你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師的檢驗嗎?請看屏幕: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
(3)出示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電腦演示測量的過程)學生說出則量的過程。
2.操作課件,激趣導入 。
師:下面請聽一段童話故事。操作:(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草地,為了誰的面積多而爭吵起來。)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能做一個公正的裁判,為他倆決出勝負嗎?
學生自己操作課件,用數方格的方法開始為貓哥哥和貓弟弟做裁判。
師:同學們,用數面積單位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兩個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學校的面積、高樓墻面的面積、飛機場的面積、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不現實了。于是聰明的人類在數面積單位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種既簡單又科學的方法。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師: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
(1)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么?
(2)學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可真多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進行學習,希望大家勤于動手、動腦,共同來解決。
三、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猜面積游戲,發(fā)現關系。(電腦操作)
師:我們來做個猜面積的游戲,看誰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積時要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師:這些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l.課件出示長3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2、課件出示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3、課件出示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不出現小格子,直接猜)
師問:通過猜面積游戲,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呢?請你再猜一猜?
(二)分組實驗,發(fā)現計算方法。
1.師點拔: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和長、寬有關系呢?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能不能尋找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數格子。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小的實驗。請打開第一個信封拿出實驗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測量出答題卡上長方形的面積,并把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中的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四人小組合作實驗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是多少呢?長、寬所含厘米數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知道的?
師:請小組長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中數據的關系,討論一下,你們從中發(fā)現了什么?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沒有找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操作,發(fā)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師:這個發(fā)現是否準確無誤呢?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等于長乘以寬?我們還要對這個發(fā)現進行驗證。
2.布置驗證要求:老師把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藏在第2個信封里,請各組把它們找出來,用學過的方法對它們分別進行驗證。 & 師小結:在各小組的努力下,證實了你們的發(fā)現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1.師: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2、小組交流討論學法。 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實驗--發(fā)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用好這種方法。 四、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回顧比賽,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一下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的草地的面積,你們能用所學知識重新解答嗎? 師:已知貓哥哥綠化的草地長5米、寬4米,貓弟弟綠化的草地長6米、寬3米,下面開始計算。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貓的一家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么聰明,想請我們到它們家里去做客。要進入它們的新房子之前,還必須闖過四關,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貓爸爸說:“幫我算算客廳的面積吧!”(屏幕出現1個長5米,寬3米的長方形客廳平面圖) 第二關:貓媽媽說:“幫我算算飯桌的大小吧!”(長15分米,寬10分米) 第三關:貓哥哥說:“幫我算算電視屏幕的大小吧!”(長60厘米,寬40厘米) 第四關:貓弟弟說:“幫我算算小床的長吧!”(貓弟弟床面的面積是150平方分米,寬是10分米,長是多少分米?) 師:看來,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參觀新房子,發(fā)現房間里到處是長方形的物體。 師小結: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比如,國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各小組合作,先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測量紙上。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總結評析: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注重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不但從觀念和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還注意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能充分發(fā)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 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yǎng)。其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教學,采用“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教學過程 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fā)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觀。學生在用面積單位直接量時,體驗到這樣做很麻煩。教師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較簡便科學的方法,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探索。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fā)現長方形面積和長、寬的關系。然后通過驗證引導學生發(fā)現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根據公式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學會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并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