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校園科技周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內容: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使學生明白分數同其他數學知識一樣,也是產生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
2、在操作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并理解掌握分母、分子的含義。
4、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教學設計策略:這節課的內容學生不太好理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從動作操作入手,通過教師設疑激趣,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在直觀操作中理解單位“1”的含義,然后抽象出分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相互出題,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在考查別人的前提下,鞏固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
學具準備: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提高興趣
同學們經常吃蘋果,今天老師也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蘋果,我們要進行吃蘋果比賽。同學們說我們怎樣才能公平進行比賽?(吃一樣多的蘋果)
1、現在每個小組面前的水果盤里有一個蘋果,你們準備怎樣分給4個組員?
小組交流分法。得出結論:應該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個同學分得1份。
2、分一分,每個同學能得到一個蘋果嗎?
(每個同學分得的蘋果數不能用整數來表示,這時候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板書:分數的產生)
3、誰能總結一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由于生活的需要,即分數產生于生活實踐。)
二、動手操作,探究發現
1、 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單位“1”
(1) 剛才,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一塊蘋果,誰能說一下,自己得到了多少蘋果?( 個)
還有的同學得到了 個,你能說一下為什么?(因為你們小組有3人所以要把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 個。)
(2) 在,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找出長方形紙
以小組為單位將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然后將其中的一份涂成紅色,并用分數來表示。( )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交流想法。(把一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將其中的兩份成紅色,可以用分數怎樣表示?
(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兩份是 。
象這樣我們把一張紙、一個蘋果等平均分成若干份,那么這一張紙、一個蘋果就叫單位“1”
誰還能從生活中找出這樣的單位“1”?
(一條線段、一個餅、一個三角形、一個長方體等)
2、 將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
(1)現在老師分給每個小組三個蘋果,同學們想一想,每人能分得多少個蘋果?
分一分,說一說。
每個同學分得 個,為什么?
(因為可以把每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份,即 個,這樣每人分得3個 ,即 個,所以把3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 個,是這些蘋果的
(2)看屏幕:圖上有12只小狗,紅色的小狗可以用分數怎樣表示是多少?
把12只小狗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只,每份是這些小狗的 ,5份是這些小狗的 。
3、總結:象這樣,把3個蘋果、12只小狗看作一個整體,那么3個蘋果、12只小狗就可以分別看作一個單位“1”。
誰能說一下,到底什么是單位“1”?(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