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設計
共案部分
《統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100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知道我們自己所在的縣(區)有多少人嗎?下面是某地區1985~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數量,并把相關數據制成了復式統計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復式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自主探究。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另外,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想:我們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就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進行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學生發現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和鄉村人口的數量變化情況。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系和區別,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得到提升。
(4)獨立完成例題后的第(1)~(3)題,第(4)題全班交流。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前3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一個問題要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還可以進一步啟發和引導學生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讓學生在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培養。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統計知識和觀念上加以提升:通過對這樣的統計圖的描述和數據分析,發現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與意義。
三、鞏固應用
1.完成第101頁的“做一做”。
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1)、(2)、(3)題,第(4)題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通過調查收集數據,然后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交流信息。
2.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3.補充練習。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種規格的空調臺數如下表。
請你把統計圖補充完整。
從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經理,明年進貨時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