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設計
三、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1、象這種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老師平時是經常使用的。(出示環保知識競賽的成績記錄單)這是學校一次環保知識競賽的成績記錄單,你們覺得這次環保知識競賽的成績怎么樣?(1)需要分段對數據進行整理(出示第二屏,只有等級,沒有分數段)。能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2)提供分段標準,學生利用材料2獨立統計。(3)匯報校對,現在你能說說這次環保知識競賽成績怎么樣了嗎?為什么?2、經過分段整理后的數據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實際狀況。其實,向這樣分段整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還有很多(多媒體播放天氣預報)。空氣污染指數84,空氣質量狀況為“良”,除了“良”,還會有哪些呢?它們所對應的污染指數各是多少呢?書上73~74頁有具體的介紹。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本上的“你知道嗎”。3、學生看書。通過看書,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完成這張表格嗎?(出示表格)污染指數 ? 空氣質量狀況 良 4、你們知道我們常州的空氣質量情況怎么樣呢?老師從常州環保局收集了今年8月常州市的空氣質量日報情況摘要(顯示)。觀察表中的數據,結合我們剛才整理的空氣質量劃分標準,請你分段整理上面的數據,把統計表填寫完整。(1)四人組討論可以怎樣分段;(2)根據討論的分段標準,利用材料3,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常州市2005年8月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統計表;(3)匯報交流:怎么分段的,你的統計結果怎樣(分5段的強調寫0)(4)看著統計表,說說你的想法?5、老師對這一話題也很感興趣,還從國家環保總局的網上瀏覽到桂林市8月份的空氣質量情況(顯示數據記錄單)。你能很快填出2005年8月桂林市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統計表嗎?6、(顯示常州和桂林8月兩張統計表)看了上面的兩張統計表,你有什么想法?作為常州的一員你可以做些什么?四、小結: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五、作業:教材p.72第二題。 分兩個層次,一是基本練習,鞏固所學新知,凸顯“分段標準”的橋梁作用;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據的整理可以使數據的分布狀況更清楚,清晰地反映出現實狀況。 二是圍繞本課重點的拓展練習,讓學生體會到除了按照提供的分段標準進行數據整理,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定標準分段(但這種分段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借助了教材“你知道嗎”中的提示);另外,通過組織對比,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整理后數據的分析、應用,更引發學生去關注身邊的環境,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參政、議政的意識。 用開放式的小結,引導學生對全課所學回顧、反思,提升學習能力。 附板書設計:統 計——分段整理整理數據時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畫“正”字 做記號 ……鼓號隊員身高情況統計表
身高(㎝)合計120~129130~139140~149人 數409229 小號 中號 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