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中學習 在體驗中追思——“公平性”教學簡介與評析
【教學內容】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79~81頁。【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體會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公平性的關聯。
2、在活動中正確運用可能性的知識理解和辨別活動的公平性,初步學會設計簡單游戲的公平規則。
3、在游戲交流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疑。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先來玩一個摸球的游戲吧。在這個不透明的小包里放了黃球和白球(6黃1白),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黃球算老師贏,摸到白球算同學們贏。如果是我贏了,大家為我鼓鼓掌。如果是你們贏了,我為你們鼓掌。
(摸球結果老師贏的次數明顯多些)
師:老師今天“贏”得真爽!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提出種種猜想:有人說老師作弊;有人說袋子里肯定是黃球多白球少;還有人說袋子里全是白球……)
師:大家都對袋子里面放球情況產生責疑,那我們就來看看袋子里到底是怎么裝球的吧。(將包中球倒出)6黃1白,玩這樣的游戲,公平嗎?(板書:公平 ?)為什么?
板書:可能性不等,不公平
【評析:教學從摸球游戲開始,起點低,趣味濃。通過“執果索因”對游戲的公平性產生疑問,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并誘使學生進入“不公平原因”的深層次思考,將“可能性”與“公平性”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勾連,為“公平性”教學展開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釋疑猜想。
師:不公平的游戲肯定有人占便宜,有人吃虧。剛才的游戲就是老師占便宜了,同學們吃虧了。真不好意思!如果讓你來給袋子里放球,你覺得怎樣放,咱們玩起來才公平(板書:公平 。
(學生提出設想,教師可以適當板書)
師:同學們的想法老師看明白了,就是袋中這白球、黃球的個數要——(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
(板書: 可能性相等,公平!)
【評析:從“不公平”走向“公平”是課始游戲的后續,也是本課教學的核心。借助于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到的“可能性大小”、“等可能性”等基礎,讓學生自主提出“公平摸球”的設想,體現了教學的基礎性、整體性和開放性,也引向了“可能性相等,游戲就公平”的教學重點研究!
三、操作驗證。
師:大家提出的設想很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讓大家也來做一次摸球游戲吧。
(課件展示:小組合作要求)
(活動結束,各小組匯報,教師板書各個小組活動結果)
師:觀察一下研究結果,在白球和黃球個數相等的情況下,雖然也有輸贏,但是摸到黃球和白球的次數非常接近。
師:是啊,游戲的魅力就在于此,游戲規則公平了,表示雙方贏的機會是均等的,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輸贏大家都能接受了!像這種對事情公平情況的判斷,在數學上我們稱作“公平性”。(板書完整課題:公平性)
【評析:“可能性相等,游戲就公平”這是學生在已有活動經驗上的一種直覺判斷,但沒有深刻的認識基礎!懊颉辈僮骰顒蛹仁且粋加深認識的過程,也是從一個側面更好的理解:游戲規則與游戲過程的公平條件下,分出的勝負才是公平的,游戲的魅力就在于此,公平性研究的價值也就在于此!
四、學以致用。
1、拓展練習(圖略)
評點指出:此題要看口袋里紅球和黃球的個數是否相同,也就是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然后追問:⑵、⑷袋中的球做怎樣的調整,也可以用來進行摸球游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