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自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4-85頁。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內容是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對自己班級同學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
教材先讓學生討論想要了解自己班上的哪些情況,幫助學生設計調查統計的項目。接著討論具體的調查方法,選擇學過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相關的統計。
教學時,要先讓學生主動確定統計項目,產生統計愿望,并選擇收集數據的方法。然后通過小組內、外分工與合作開展統計,并進行統計,提高運用統計結果的交流分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本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等情況進行統計,提高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讓學生進一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態度。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所特別強調的理念: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改變課程過于強調科學化傾向和過于單純注重知識與技能傳授,改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脫節現象,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體驗和理解數學,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信息卡(如下)貼于桌腳,練習紙、實物投影、小黑板等。
我的信息卡
編號:
身高:( )厘米
體重:( )千克
年齡:( )歲
生日:( )月份
參加( )興趣小組
最喜歡吃( )
家里共( )人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產生統計需要
談話: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你為什么和他(她)做好朋友?
看來你對自己的好朋友了解得還是比較多,我們每個同學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想和更多的同學做好朋友嗎?今天我們就有一個相互了解的機會,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讓我們班每一位同學都成為你的知心朋友。(板書課題)
說說你最想了解我們班同學的哪些情況?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意圖:在與學生真誠的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情感,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搜集、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使數學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分組討論方法
1.談話:下面就請你選擇一個最想了解的項目,然后同項目的同學自由組成小組。先來分一下組,想了解大家身高的同學為一組,帶好練習紙和筆坐在一起;了解體重的同學分為一組……(板書:各統計小組名稱和人數)
2.分好的小組推薦出組長,組長組織組員先討論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數據進行統計。
各小組匯報收集數據和統計的方法。
意圖:如此安排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方法的多樣化,從而激起對統計的興趣。
三、分工收集數據
1.教師舉例:如身高統計一組(如果有11人):哪兩人收集第1號~11號同學的身高數據,哪兩人收集12號~22號同學的身高數據……另外兩個人匯總,一個人檢查核對。當然如果有更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的,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2.每組自己分工,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收集數據,比比哪一組收集數據又快又準確。
3.小組進行統計活動,匯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