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垂直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43頁,第44頁的“想想做做”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認識垂線、垂足。
2、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并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
3、使學生經從顯示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課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垂直”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窗戶、地磚。
讓學生任意找出其中兩條,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每說一次,就用黑板表示出這兩條直線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有的兩條街相交,有的兩條街不相交。
2、教師在突出相交的直線,讓學生觀察思考:
說說這幾組直線我們可以分為幾類,并且說說你的理由。
3、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反思: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根據情境圖抽象出幾組平行線和相交線,然后引導學生把注意點集中到相交線,并組織學生進行這幾組相交線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垂直,這是符合學生的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這樣的認知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構建新的認識結構!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剛才兩組中的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關于垂直書中還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大家自學課本p42中間的一段文字,并思考這幾個問題。
①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么?
③你還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學后,教師指名回答。
(2)講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小黑板出示概念)
提問:這哪個詞很重要?(互相)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結合圖形說一說。
講解:“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小黑板出示概念)
教師用手遮住其中一條直線,問“這叫垂線嗎?”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小黑板出示概念)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4)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師:那在生活中什么地方也有垂線呢?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反思:這一環節中,學生對于自學這種學習方式不是很適應,因此效率不是很高,從而導致后面的講解顯得蒼白無力。】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做一做: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小組合作完成,交流展示(特別關注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垂線的方法。)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板書:貼——移——畫)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練習后進行交流:跟同桌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反思:課堂是動態生成的,讓學生用手中工具垂線時,由于畫平行線時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學生創造出了很多種方法,甚至有一位學生最后說,我覺得“只要找到直角就能畫出一組垂線。”這是多有創意的回答,是對所有方法的一種精煉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