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教學反思
在我校三月份舉行的教研活動中,我們數學組開展了“團隊課”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選取了四年級蘇教版第八冊的《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課例進行展示。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各種數學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新與舊——運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
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些認識包括:要用遞等式計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含有小括號的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們只需要為學生創設新的情境,讓他們利用“遷移”以前學過的知識方法就可以正確計算了。
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我先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①120+25×4 ② (37+87)÷4 ③ 58×20-78÷13,讓他們鞏固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把復習題第1小題改成例題300-(120+25×4),讓學生觀察例題的特征,引導他們進行嘗試戲練習后與復習題第1小題比較。這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在學生初嘗知識遷移的滋味時,我再讓他們完成書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這實際上時復習題把第2題的87寫成29和3的積,第3題添上了“( )”。當學生完成想想做做時,我再讓他們與復習題的第2、3題比較,進一步體會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復習題與例題和想想做做的比較練習中,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掌握了新知,同時體會到學習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離我們不遠,成功就在我們手中。
二、對與錯——在改錯訓練中,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
出現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只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這節課添加了小括號,個別學生有時觀察不細致,思考不深入,會因某些數據特征影響而造成運算上的錯誤。因此在課堂中我進行了兩種類型的改錯訓練。一是利用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動態生成了錯題,二是利用老師預設的改錯練習。引導學生思考:計算過程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正確的運算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在探詢前后知識的聯系中,意識到錯誤,產生新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以后的練習中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還提高了他們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力。
三、好與壞——培養良好的學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堅韌不撥、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千萬不要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在混合、運算的練習中關鍵是確定運算順序,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做題時先觀察算式,再思考運算順序。為了讓學生明確運算順序,我要求學生要用橫線劃出每題算式的第一步。做題之前和做題的過程中,務必要求學生認真檢查。檢查的項目有:①題目有沒有抄錯?②計算的過程中有沒有錯寫、漏寫、少寫、多寫數字和符號?③每一步計算是否正確?④特殊數“0”、“1”的計算是否得當?
要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學生在混合運算中做到: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計算的正確率肯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