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行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39—41頁,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的1~5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體驗直線相交與不相交的關系,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2、使學生能根據直線平行的意義,畫出平行線;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的方法,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里平行現象,產生對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手持兩支鉛筆,落地后提出問題,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可能會出現什么圖形?
二、 動手操作,掌握平行特征
(一)動手操作,豐富感知
1、你能在紙上畫出可能出現的圖形嗎?
2、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的表征。
除了黑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它同學有補充嗎?
【反思: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在畫板上畫出圖形后讓學生補充,學生補充后我讓學生思考:“你同意他的意見嗎?”讓學生在質疑與爭辯中養成反思的意識。】
(二)討論交流,探索特征
1、能給這些圖形分分類嗎?
2、第一次分類,初步認識相交
3、第二次分類,深入理解相交
如果我們把我們畫的線段想象成直線,你們認為又可以怎樣分類呢?
【反思: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兩次分類活動,第一次是對教學中出現的幾組線段分類,讓學生直觀認識相交特征。第二次把線段看作直線后進行分類,讓學生開展想象后重新分類,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相交特征。】
(三)歸納特征,構建新知
1、教學“平行”
(1)提示平行
像這兩條直線,無論怎么延長,都不相交,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一種位置關系叫互相平行。
(2)描述平行
(3)歸納概念
請同學觀察這兩支鋼筆,如果把它們看作直線的話,它們會相交嗎?它們還是一組平行線嗎?為什么?
【反思:在歸納平行特征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同一平面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重點,我仍然讓學生觀察兩支鉛筆,不過一支在地上,一支在桌面上,但學生還是不甚理解,由于我讓學生聯想橋上汽車與河中行駛的小船會不會撞在一起,并說說為什么?】
三、 探索畫平行線的方法
1、 嘗試: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創造一組平行線。
2、 交流:如果老師用這三角尺板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嗎?說說你的理由。
3、 小結:可以先畫一條直線,可以把三角尺的一條邊與已知直線重合,利用直尺把三角尺平移,然后沒三角尺的那一邊畫直線。
四、 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五、 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