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找規律”教學實錄
活動一:涼手帕
師:這是一個涼衣架,(出示一個涼衣架,上面有兩個夾子)老師這里有一塊手帕,誰能幫老師用夾子把它涼在涼衣架上?
生搶著要上臺夾。
師讓一位學生上臺夾。
師:這位同學夾得好不好?
生齊聲:好!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塊手帕,(出示一塊手帕)但現在只有一個衣架,你能像這樣把它夾起來嗎?
生思考片刻,馬上積極舉手要求上臺夾。
師讓一位學生夾。
師:剛才我們夾一塊手帕用了幾個夾子?
生:2個。
師:夾兩塊手帕呢?
生:3個。
師又拿出兩塊手帕。
師:如果老師現在一共有( )塊手帕,像這樣夾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呢?
生1:4個。
生2:5個。
生3:6個。
……
師:到底需要多少個呢?
稍等片刻。
師:我們一起來夾好嗎?
教師示范再夾兩塊手帕。
師:如果老師有6塊手帕,像這樣夾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呢?
大部分學生說:7個。
師:小兔子樂園呀也像我們這樣曬了手帕,它們一共曬了9塊手帕,你們知道小白兔一共用了多少夾子呢?
生1:9個。
生2:10個。
生3:9個。
其他同學向他投向贊許的目光。
活動二:投影觀察
師:到底多少個呢?我們走進兔子樂園就知道了。
(出示書本圖片)
學生很快地數出10個夾子。
師:中間一排小白兔在干什么?
生:跳舞。
師:你能數出小白兔和蘑菇各有多少只嗎?
生:我數到小白兔有8只,蘑菇有7個。
活動三:擺籬笆
師:你能用老師給你的木樁和籬笆圖像圖中一樣擺一條籬笆木樁嗎?數一數籬笆和木樁各有多少個?
小組動手合作擺。(讓學生親身體驗擺的過程)
生1:我擺出籬笆有13個,木樁有12個。
生2:我擺出籬笆有12個,木樁有12個。
……
師:到底多少個呢?數一數就知道了。
指名學生數出籬笆有12個,木樁有13個。
師:如果老師有60個籬笆,像這樣擺需要多少個木樁呢?
生異口同聲:61個。
師:如果老師有60個木樁,像這樣擺需要多少個籬笆呢?
生:59個。
師:為什么呢?
生1:籬笆比木樁少1個。
生2:木樁比籬笆多1個。
活動四:小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觀察剛才涼的手帕和夾子、數的兔子和蘑菇、擺出的木樁和籬笆,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同桌說一說。
生同桌說,教師詢問個別學生。
生1:他們一個一個整齊排列。
生2:他們第1個和最后一個一樣。如第1個是夾子,最后一個也是夾子。如第1個是兔子,最后一個也是兔子。如第1個是木樁,最后一個也是木樁。
生3:外面的比里面的多一個。
生4:里面的比外面的少一個。
……
教師讓講得好的同學指著圖再說一說。針對學生講得不完整的其他學生補充。
師:他們一個一個整齊排列,我們稱為“間隔排列”,第一個和最后一個我們把他叫做“兩端物體”。如果兩種不同的物體間隔排列,兩個物體之間夾著一個不同的物體,那么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一個,夾在中間的物體比兩端少一個。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原來小兔子樂園里有這樣的規律。(板書:規律)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找規律。
活動五:尋找事例
師:你能找出生活中有這樣規律的事情嗎?同桌說一說。
生1:停車場上的線和汽車。每兩條線中間有一輛汽車。
生2:把拳頭握起來,有四個高的和三個矮的,高的比矮的多一個。
生3:老師身上的衣服,每兩條白線中夾一條黑線,其中白線比黑線多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