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 表格式教案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認識 書第22-24頁兩個例題,完成23-24頁想想做做1-3題 07/03/09 周五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和實驗等活動中,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感受并發現三角形的有關特征。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3、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重點難點感受并發現三角形的有關特征,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三角形邊的長短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分組準備4根不同長度的小棒,三角板,釘子板等。教 學 環 節過 程 目 標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學反思 聯系生活 導入新知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從整體上初步感知過三角形,通過做一個三角形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幫助學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一、聯系生活 導入新知1、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見到三角形?提問:你能想辦法做出一個三角形嗎?讓學生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2、小結:這些圖形雖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畫一個三角形3、提問:三角形有幾個角、幾個頂點,幾條邊。 指名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見過三角形。學生動手做三角形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方法。 知道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圖形。 在自己的本字上畫一個三角形。 教 學 環 節過 程 目 標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學反思 感受特性 通過探索性的操作練習,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在這個學生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小結:每一個三角形都有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條邊。二、操作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1、小組活動要求:每組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4根小棒,任選其中3根圍成一個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2、全班交流:你選用了哪3根小棒圍三角形,結果怎樣?板書: 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3、提問:任意選擇的三根小棒,為什么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4、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三根小棒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5、引導學生說出:任意兩根小棒的長思考交流,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任選3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小組交流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全班交流,寫出所有圍出的三角形的可能。 交流、比較每次圍的結果。 思考交流。 發現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這時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在認識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長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條比邊的長度時,學生在探索中存在很多疑惑,通過實驗學生才弄清楚,但還有一些學生表示有不清楚的地方,時間關系,課堂上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只能另找時間在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