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與角》單元主題教學說課設計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線與角》單元主題教學。下面我將從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構想、教學評價、教學反思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解讀
本學習單元的主題是《線與角》,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線段、射線、直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與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角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接觸,本單元主要認識平角與周角;線的認識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本單元教材編寫的最大特點是安排了大量的學生操作活動,將平移與平行、旋轉與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圖形運動中認識圖形。
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數學第二階段學習的四年級學生,相對第一階段而言,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他們更多地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從不同方位洞察立體圖形所發生的變化,對角的認識及直角、鈍角、銳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學目標
根據第二階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表示線段、射線與直線,滲透分類思想。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通過操作活動,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想象、交流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理解平行線與垂線,教學難點是線的認識與量角。
教學資源
根據本單元教材內容的特點,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與實物教具相結合的方法來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大多選用于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教案示例、媒體資源及拓展資料,因特網上的ppt演示文稿和flash動畫,結合學生學習實際,進行修改與整合。實物教具主要使用活動角、三角尺、量角器、折紙卡片、長方體紙盒等。同時,我還充分利用學生生活情境資源和學生個體差異形成的資源輔助教學。
教學構想
根據本單元的的學習目標要求和教材編寫特點,我重點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實驗操作法和嘗試教學法組織教學,注重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的開放性,強調動手操作與合作學習。我把本單元教學我分為線的認識、角的認識和整理與復習三個部分,共安排7個課時。
第一部分:線的認識,共安排3個課時。其教學流程如下:
(一)整體感知,認識三種線。
借助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理解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的道理。利用實物教具(把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根,旋轉另一根)理解“通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二)分步教學,理解線的兩種組合。
第一步:借助實際情境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小棒,比較平移前后小棒的位置關系,通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遷移,引出“平行”這個概念。在些基礎上,借助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與平行有關的情境圖,讓學生探究“平行線的特征”。學生對平行線的特征基本掌握后,讓學生“找一找教室里的平行線”,有效滲透生活數學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畫平行線時,我結合練習題采用了合作學習探討、集體交流、教師提煉、嘗試練習五個環節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