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p84—87。
教學目標:
1、以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評價等自我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完善對數的認識。
2、在自主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數的認識興趣,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3、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并結合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探新知
1、談話引入,以新聞播報員切題。
同學們,從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誰愿意向老師們說說你的夢想是什么?
生1:科學家
生2:歌星
……
老師從小除了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師以外,還想做一名播音員,不信?好,馬上就給你播報一次,大家聽聽行不行。不過,我有要求了,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老師的要求:
2、通過記錄相反意義的量,感悟數據的重要作用。
(1)提出聽的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聽到的信息準確、簡潔地在新聞記錄單上表示出來。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目標導向)
(2)師敘述、生記錄。(自運作)
①足球比賽,中國國家隊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②王大媽今年做生意,三月份賺了6000元,四月份虧了2000元;
③最新消息,廣東省順德西山小學正在舉行名師風采展示活動,據統計,活動前大約有500名老師出席了會議,活動時因其它原因離席的大約有20人。以上就是本次新聞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把鏡頭轉向西山小學活動現場,看看四年一班同學的精彩表現。
足球比賽
做生意
展示活動
上半場
個
三月份
元
活動前
人
下半場
個
四月份
元
活動時
人
3、反饋學生記錄情況,集體討論。(自探究)
生1:用文字表示;
生2:用笑臉圖、哭臉圖表示;
……
追問:這樣填有什么問題?
歸納:你的符號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數學語言是要交流的,怎么辦?
生:要統一。
生3:用+3、-2表示
師:你真棒!你的做法和數學家的一樣,這種表達有什么好處呢?
生:簡明、清楚、統一……
4、明確概念,了解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1)師:你知道像上面的數叫什么?(正數)
師隨意板書+2,問:怎么讀?
生:讀加二。(自定向)
師導讀:正二。(導定向)
師:你還能舉幾個正數的例子嗎?
生:……
師:像下面的數呢?(負數)
師隨意板書-2,問:怎么讀?
生:負二。
師:你還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生:……
(師順勢講解:加號和減號和過去的意義不同,加號叫做正號,減號叫做負號。)
(2)教師卡片出題,學生搶讀。-100、+6.8、-1.8、36(同時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為了簡便,+36可簡寫為36。如果去掉正號,這些數你們熟悉嗎?
生:是我們過去學的數。
師:那負數前面的負號可以去掉嗎?
生:不能。
5、介紹負數的歷史,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課件播放介紹負數歷史。
課件資料:“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早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付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