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七冊《生活中的負數》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單元教學目標1.了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單元編寫意圖
依據《標準》的要求,本單元主要學習學生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并且只要求學生會運用負數進行簡單的表示。本單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每天都接觸的氣溫中,了解生活中正、負數的表示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負數的實際意義。由于負數的學習是在正數基礎上的拓展,與正數的意義相比,需要考慮相反意義與數值。在理解上的難度要大一些。本單元教材的編寫主要有以下特點。1. 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每天氣溫的變化情況是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在“溫度”這節中,教材通過天氣預報圖介紹北京等地的溫度,使學生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方法,從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2.在初步應用中,進一步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意義。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本單元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中安排了各種具有現實背景的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要求學生用正數或負數表示。這樣的編寫方式符合學生理解數學新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以后掌握和運用正負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上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學習者分析
一、認知特點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零下溫度的數學表示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數量用負數的方法等。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內容時,具有如下的認知特點。
正整數與負整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相對性,它們以0為原點,在相同的單位長度中,不同的方向則引出兩個不同含義的數。對于這一點,如果抽象地教學,那么學生要理解是比較困難的。而借助直觀的手段,用圖示的方式理解則相對容易很多。如對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的方式,可以說一般的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具體的意義是什么?學生不一定十分地清晰。因此,通過具體的溫度計(即直觀的學具),則可以幫助學生打除較大的障礙。同樣,關于海平面、行走的方面等,也可以借助直觀圖、或者線段圖幫助他們理解。
二、知識基礎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時,已經認識了億以內的數,以及小數、分數,基本掌握了整數(自然數的范圍)的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與運算順序,也初步接觸了小數、分數的簡單計算。本單元的負數認識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拓展,也是今后學習有理數的重要基礎。
從生活經驗分析,由于當前大量媒體的介入,使大部分學生已經在生活中接觸一些用負數表示數的方式,特別是對有關表示氣溫零下度數的方式,學生都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經驗著手,逐步引出負數的表示方法。
三、典型錯誤分析
本單元練習中,學生常見的錯誤是對正負數意義理解的錯誤。如“銀行存入-2300元,表示什么?” 學生在理解語句時,往往會注意“存入”兩字,而忽視數量符號的變化。又如“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那么向西300米,應記作( )”。學生在解答時,往往會將符號寫錯誤。因此,在學生的練習時,教師除了講解正負數的意義,同時,應出示直觀圖幫助學生來理解意義。這樣,學生可以從數與形兩個方面來理解正負數的意義。